最近,小学生游戏圈炸了。

不是哪个皮肤又联动了,也不是哪个限定角色返场了。

而是他们的免费游戏基地,Apple Store网吧,被封了。

别笑,是真的,有实测。


经抖音账号@苹果迷前往苹果店实地测试,现在苹果直营店的展示机不仅不能玩《原神》《和平精英》还不能下载,甚至连4399网页都登录不了。


(App Store点获取没反应)


(点击访问此网站也无用)

好在还有个游戏体验区存活下来,没给赶尽杀绝,但体验不太好,一些游戏只能玩玩演示版,一旦退出去就会重置进度。


要知道2001年乔布斯介绍Apple Store是专门开设“儿童区域”的(尽管乔布斯限制自己的孩子玩iPad...)


虽然喜欢去苹果店的小学生迎来寒冬,但给国产手机店带来了新风。

因为这让小米之家、华为门店、vivo体验店,全成了新一代“临时网吧”。


但问题来了,互联网上每每出现这些小孩儿吸引大人眼球的事件并非全貌。

在对小学生的“猎奇围观”中,笔者作为小学老师调查了小孩哥、小孩姐们到底在玩什么,是《蛋仔派对》成为社交货币?还是《原神》里的抽卡玄学?

实地深潜这群小学生的游戏生态,揭开你完全想不到的10后游戏观。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约200名10-12岁小学生进行调查,来了解他们眼中的游戏世界。


(看看小学生们对游戏分级的判断)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与2020年相比,小学生的游戏偏好已经从单纯的怎么玩向和谁玩过渡了。

是的,小孩哥小孩姐更加重视一起玩什么,而非简单的谁赢谁输。

那么,这些“10后”小学生们最爱的游戏是什么呢?

答案意料之中,《蛋仔派对》、《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

这三款游戏占据了六成以上小学生的周末开黑时间,其中《蛋仔派对》以近三成的压倒性优势成为当之无愧的榜首。

当然,还有很多也喜欢pc、主机游戏的,甚至包括《艾尔登法环》这种硬核高难度游戏。

只不过,绝大多数还是手游就对了,这也是为何手机店成了小孩新时代包机房的原因所在。

但随着调查进展作者海发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地方,以至于真的有了后浪推前浪的感受。

一、周末开黑之绝对顶流

学校,这个微型社会的“缩影版”,除了学习知识外,还有一项隐藏任务——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

这时候,共同的游戏爱好就成了交友利器,堪比大人世界的“你打高尔夫了吗?”或“你家孩子考上哪所大学了”。

又或者偷偷存下零花钱,只为抽那个限定皮肤……

这是人小学生版的“断舍离”,断掉零食、舍弃玩具。

这些行为背后,是他们渴望被认同的社交需求在作祟。

毕竟谁不想当班级里最受瞩目的人呢?


(小学生们会在飞机上对话组团跳P城“刚枪”)

而说到皮肤,这里就要讲一些有意思的现象了。

都说宇宙的尽头是玄学,但10后的小学生们在这方面已经修炼得炉火纯青!

调查显示,67%的小学生拥有专门记录抽卡攻略的“手账本”,28%的孩子甚至会使用Excel表格统计自己的皮肤收集进度。


(格式各样的配件搭配圆滚滚的蛋仔,选出谁才是班级中的最美蛋仔?)

又或是分享吉时抽卡时间预测,相信幸运降临到自己身上。

这种对概率学的执着探索精神竟然不会使用在数学课上......

限量款皮肤不仅是“地位”的象征,让诸多同学投来羡慕的眼光,有些还可以解锁喜爱角色的隐藏剧情,还有可以获得更厉害的属性加成。

这就是小学生的另一个成就,“名利双收”。

五年级某位男生,当时他在《蛋仔派对》抽中了限定款"敦煌飞天"皮肤。

这个融合了反弹琵琶伎乐天元素的设计,让他的游戏形象立即成为班级社交圈的话题中心。

这些游戏不只是游戏,更成为了小学生社交货币,班级里谁有了新皮肤,就炫耀新玩具一样成为焦点,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


(抽到喜爱英雄限定皮肤的小学生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一些小学生最爱的动漫角色《名侦探柯南》联名皮肤)

虽然作为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但也要劳逸结合,不能太卷了对不对?

防沉迷系统和家长会限制和规定玩游戏的时间,但小学生们也会在有限的时间里争分夺秒。

这就是时间管理大师养成之路。

与此同时,家长们觉得《蛋仔派对》更像是益智类游戏,从而放宽一些限制,这就是小学生巧妙的生存智慧。

某些同学表示,他们的家长会在周末休息时间,和自己一起在《蛋仔派对》创造属于他们的新地图,发在班级群中互相尝试通关。

还会做积分排名榜,每个月选出最厉害的同学。为了让自己的地图更“好”通关,小学生可谓绞尽脑汁。


(蛋仔五彩缤纷的颜色可可爱爱圆滚滚的外表被小学生所喜爱)

二、泛二次元游戏探秘

受采访的小学生中玩泛二次元类游戏占一成以上,如《原神》,《火影忍者》,《崩坏星穹铁道》。

小学生玩《原神》与大人有着本质区别。

他们不在乎深奥的命座系统,而是被会说话的漂浮物派蒙和可以炸鱼的可莉吸引。

82%的小学生选择游戏角色的首要标准是“外形可爱”,仅有15%会考虑战斗属性。


妈妈总说甘雨姐姐衣服少,可是明明她的角特别好看啊!

-六年级的小朵抱着《原神》联名书包一脸认真反驳。


很多家长担心的二次元游戏过于暴露、过于成人化的问题,其实在他们眼中并不存在,他们眼里只有炫目的世界奇幻冒险这些游戏内容本身。

其中《原神》比例最高,它以二次元画风,华丽的服饰和角色设定,开放世界设计和自由探索模式对小学生们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六年级男生小林的iPad壁纸,是《原神》中的角色魈,他觉得日常使用能随时看到喜欢的形象,能鼓舞他更好的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勇往无前。

这算不算是“二次元精神支柱”?

五年级女生贝贝骄傲给我展示她的的背包挂件,是《第五人格》里的园丁玩偶,这让她在学校中交到更多的朋友,成为他们交流的话题。

还有四年级男生小白的笔记本封面贴纸,是《火影忍者》中鸣人施展螺旋丸的画面。

中午自由活动时间,他会和几个同学模仿火影中角色的动作,仿佛与游戏中的人物一体,沉浸其中。

他们模仿和设计的动作甚至得到了体育老师的认可,加强了对全身协调性的控制。


(《原神》是不少小学生的第一款二次元游戏)

在网络的影响下,被采访小学生中有人会录制自己游戏的视频进行二创,发表在如抖音,B站,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上。

我们虽然能在互联网看到各种因小学生而起的夸张事件。


但小学生自己真正上传的视频和其他玩家差不多,大多出于对游戏角色或者游戏机制本身的调侃。

有些视频甚至得到了一些流量,让他们充满成就感,这也更加鼓励了小学生们的创作热情,让玩游戏变得不仅悦己也能悦他。

而大多数小学生都认为,使用自动战斗系统这种轻操作设计是玩游戏的必备策略。

它不仅可以代替手动操作,降低复杂程度。

而且可以快速呈现战斗结果,获得奖励或及时调整角色和装备的配置,从而给予小学生及时的正向反馈,激励他们去探索新剧情的发展。

这个系统也对一些刚刚加入游戏的萌新或水平不太好的“童鞋”会更加友好,不会因操作复杂而引发挫败感从而对游戏丧失兴趣。

既然不会玩,不如一键自动战斗系统,看看游戏本身怎么操作。


(自动战斗系统让小学生玩游戏更轻松)

使用自动战斗系统的同时,还节约了时间成本。

小学生们会趁这个时间,与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策略战术,聊聊天,甚至可以写写抄写类作业,可谓一举多得。

三、“隐藏大佬”

别以为小学生只会玩《蛋仔派对》和《王者荣耀》,有些人一看就人畜无害,其实有的已经在 《黑神话悟空》《艾尔登法环》《米塔》走了一遭。

这些受访小学生是班级中的“隐藏大佬”!动作RPG、解谜冒险、BOSS大战,个个能气哭成年硬核玩家的那种!PC、主机一个不落,全都安排上。

其涵盖动作角色扮演、冒险解谜等类型,多在PC、主机平台上线。

《黑神话:悟空》的复杂地图探索、《艾尔登法环》的高难度BOSS战、《米塔》烧脑的谜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普通小学生很难驾驭。

比如11岁的男孩小李就在父亲指导下通关了《黑神话:悟空》,虽然对“天命人”的佛学隐喻一知半解,他也承认有些剧情不太懂,但猴哥太帅了!

很多游戏其实并非如我们想象般尺度大。

比如ESRB分级显示,《米塔》《原神》《黑神话:悟空》其实同为T级(13+)。

至于《艾尔登法环》的M级(17+),一部分家长虽然对内容存在争议,但实际调查中,85%的小学生仍然通过直播平台“云通关”,真正实操者多由家长陪同指导。


(粉色画风中漂亮温柔的《米塔》小姐姐)

虽然游戏难度较高,对操作、策略和理解能力要求强。

话说回来,能真玩这些游戏的,基本都是家里有“装备”有“氛围”的玩家型家庭。

一台能跑得动《艾尔登》的电脑+不崩溃的家长,是成为小学生“隐藏大佬”的必要配置。

有的小孩根本不怕游戏难,每次被BOSS按在地上摩擦都还能站起来再来一遍。

失败了?上网查攻略、拉同学讨论、反复练操作,简直比考试还拼!

你以为他们在逃避学习,实际上他们在游戏里用上了学不到的“思维解决能力”。


(怀着好奇心理的小学生打开了爸爸的电脑游戏,被剧情深深吸引)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对孩子游戏教育引导得当的家庭,孩子接触这类游戏的可能性更高。

从家庭经济角度看,玩这些游戏的家庭通常经济条件较好。

以及,这类家长不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

四、“游戏大开荒”

现在的小学生,游戏涉猎范围之广,真的是——你还在回味《魂斗罗》,人家已经在《最终幻想》里打穿异世界了。

《黑神话》《艾尔登法环》这种神级大作他们玩得飞起,转头又能秒切到《植物大战僵尸》《贪吃蛇》。

不夸张地说,他们的游戏清单像是Steam商店合体Switch游戏库,啥都有!

采访时遇到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哥们,玩过的游戏比我写的文案还多,别的同学都叫他“行走的游戏百科”,有啥打不过的怪,问他就对了。

为啥10后能这么横?因为他们从小就是“电子原住民”,互联网、短视频、各种App都是从小玩到大,学习新游戏跟呼吸一样自然。

现在不少学校还开啥机器人课、编程班,人工智能时代提前预习,培养的那是“带外挂的人类小种子选手”。

他们不仅敢玩、会玩,还懂得怎么在规则里玩出花。

别说啥沉迷,这群人有逻辑、有耐心、有操作,玩到后来连老师都得说:“哎,能不能教我怎么打过这个BOSS?”


(从神秘森林到宏伟城堡,跌宕起伏的剧情满足了小学生对奇幻世界的想象)

结语:在游戏里看见未来的形状

如今游戏已经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某种带Buff的“成长辅助工具”。

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回家跟爸妈一起组队打蛋仔;周末趁爸妈做饭的空档,在4K大电视上跑《黑神话》。

这种趋势正催生新一代玩家:他们既能用手机剪辑《原神》二创视频投稿B站,也能在Steam上挑战《艾尔登法环》的Boss连招。

额,也就是杂食党。

你以为他们只是玩游戏,其实他们正在“玩中成长”。


(《魔兽世界》游戏是马茨·斯汀的另一重精神世界)

比如来自挪威的马茨·斯汀,因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困于轮椅,身体的不便限制了他在现实世界的活动,但《魔兽世界》为他构建了另一个充满可能的精神世界。

在游戏中,他化身为圣骑士“伊贝林”,拥有强大力量,自由穿梭于各个奇幻场景。

凭借智慧和毅力领导星光工会,和队友默契配合攻克高难度副本。


(马茨在游戏中化身伊贝林帮助激励他人)

他还热心帮助他人,为新手耐心讲解,策划虚拟婚礼圆他人梦想,撰写指南助力玩家。

在这里,他收获尊重、友谊和爱情,找到了现实中难以实现的自我价值。

虽然马兹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在《魔兽世界》里留下的温暖与美好却永远被铭记,他的父母也认识了一个另一重世界完整的他。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玩家,让大家明白游戏不仅是娱乐,更能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风港,承载着梦想与希望。


(《黑神话悟空》中展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美轮美奂的魅力)


(山西隰县小西天因《黑神话悟空》而爆火,让文物“活了起来”,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

这些小学生的实际游戏情况也说明,游戏已经过了“洪水猛兽”的阶段,现在正为无数游戏爱好者搭建起另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未来哪位科学家、设计师或者领导人,在台上一本正经地讲创意来源时,可能心里想的是:“当年就是在游戏里练出来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