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人民日报》以《整治物业管理乱象,靶向发力》为题,专题报道成都市工作实践,新都区党建引领“信托制”物业服务提质扩面工作举措,作为该报道中唯一以居民群众视角、区(县)生动实践角度切入的典型案例,全文如下:


香城丽园小区的幸福蜕变是新都区小区治理工作的缩影,在新都区,越来越多的居民在邻里互助、互嵌共融中,拉近了“邻距离”、共建了“新家园”,共同编织出一幅幅和谐共融的美好图景。

近年来,新都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聚焦组织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物业矛盾纠纷多等治理难题,以“三力齐发”强动能,不断探索小区治理“最优解”。

一是协同共治聚合力。实施“123双百计划”,联动部门、物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健全小区治理支持政策,建立区—街道两级小区治理支持中心,组建治理专家、物业服务机构、治理型社会组织3支智库团队,实施小区治理人才“百人计划”,在100个矛盾突出的重点小区开展结对共治,构建起横向联动、纵向到底的小区治理工作体系。


二是培优队伍强动力。以治理型社工为导向,孵化培育34名本土社工组建治理型社工队伍,联动新都社区发展基金会、物业协会等32家共创单位,针对重点问题小区组建20个攻坚课题小组,开展“社区党组织+治理顾问+未来社工”结对共治,靶向解决物居纠纷、基础设施补短、安全隐患整治等24类问题,推动问题小区从“对立博弈”到“互信共赢”。


三是共建家园增活力。聚焦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旧、维修基金匮乏等问题,开展“院落焕新”行动,以“居民定项目、小区筹资金、社区链资源、社会齐参与”为原则,面向全区28个小区试点实施“院落焕新”,搭建多方协商议事平台共商焕新方案,引导居民全过程参与项目决策、实施和监督,居民筹资48万元,基金匹配43万元,落地电梯加装、非机动车棚修建等61个微改造项目,用“小资金”撬动“大民生”。

下一步,新都区将围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香邻互信”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关切,实施建好组织体系、做好协商议事、建好共享空间、搭好公开平台、抓好邻里互助“五好”工程,培优治理人才队伍、健全专业支持体系,分类打造“桂东信义街区”“桂中信义社区”、橄榄郡协商友好、“熟人回龙”自治赋能、同兴佳苑多村融合等样本点位,将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分类治理模式,不断擦亮新都“香邻互信”小区治理品牌。

原标题:《人民日报》报道新都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让居民做“当家人”算“明白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