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宝跳水那么好,为国争光的时候也不少,怎么学校比陈芋汐差一截?”

5月6日,国家运动员保送名单一公布,不少人看到“全红婵”和“暨南大学”的字样,就气得跳了起来。



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去年陈芋汐还进入了鼎鼎大名的985院校同济大学,怎么今年轮到全红婵却只能去211?

直到看懂了这对昔日跳水双子星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观众才终于承认,原来她们早就走上了最适合自己的路……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央广网】【中国青年网】【光明网】【观察者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农村黑马”VS“世家贵女”

全红婵的故事,像一部草根逆袭的爽文剧本。



湛江麻章镇迈合村的400户人家中,有38户是低保户,全红婵家就是其中之一。

7岁前,她的日常是帮父母种甘蔗、照顾车祸瘫痪的母亲,以及和兄弟姐妹挤在漏风的平房里。



直到2014年,教练陈华明在村小学的跳格子游戏中,“捡”到了这个弹跳力惊人的小姑娘。

露天跳水池、铁制跳板、全年仅7个月的训练周期……全红婵的跳水启蒙,堪比“荒野求生”。



而陈芋汐的人生,则是标准的“体育世家养成记”。

祖父是上海体操名将,父亲是高级教练,母亲是体育学院副教授。6岁时,她因不想独自等妈妈放学,被教练史美琴用吴敏霞当诱饵“骗”进跳水队。



从小住上海徐汇区,父母为方便训练买了车、搬了家,就连发烧两天也要硬扛着训练——这配置,妥妥的“氪金玩家”。

命运的齿轮转动时,全红婵的齿轮上沾着泥土,陈芋汐的齿轮上镀着金。



但谁能想到,这两个起点天差地别的女孩,最终成了彼此最强劲的对手,也成了最懂对方的战友?

“985学霸”陈芋汐,“211逆袭者”全红婵

陈芋汐的成长轨迹,堪称“精准打击式优秀”。



光州世锦赛14岁夺冠,东京奥运会双人金牌+单人银牌,巴黎奥运会卫冕双人冠军,世界杯三连冠……奖牌柜里塞不下26枚金牌,连国际泳联都盖章她是“技术流教科书”。

更“气人”的是,她还能在训练间隙拼乐高钢琴、和外教一对一学英语,张口就是流利口语,保送同济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时,网友直呼:“这就是传说中的六边形战士?”。



但她的“凡尔赛”背后,是发育期增重7公斤时每天啃水煮菜的苦行僧生活,是巴黎奥运决赛前夜躲在被窝里复盘动作到凌晨的焦虑。

就连她自己也说:“如果没遇到全红婵,我可能不会逼自己到这种高度。”

等到如今全红婵的保送消息一出,网友更是炸了锅:“奥运冠军居然进不了985?”



但翻开她的成绩单,答案一目了然:三年级时连4×8都要靠同桌提醒“32”,常年训练导致文化课“补了也白补”。

可跳水场上,她却是“天降紫微星”——14岁奥运首秀三跳满分,19岁完成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大满贯,巴黎奥运卫冕时抱着陈芋汐说“你很棒”,被网友调侃“杀人还要诛心”。



更让人破防的,是她的“人间清醒”。

爆红后拒绝代言捞金,把奖金全砸给母亲治病,家里盖新房时还在训练馆啃馒头。面对“天才”标签,她怼得干脆:“跳好了才是天才,跳不好就是菜鸡。”



这波操作,直接把“励志剧本”升级成“反矫情文学”。

反转!她们早就跳出了“学历鄙视链”

保送名单曝光后,评论区秒变修罗场:



“985党”狂吹陈芋汐:“家世好、成绩稳、英语溜,这才是真六边形战士!”

“211党”力挺全红婵:“寒门出贵子,没背景靠实力,暨大怎么了?她跳一次水花的含金量比你学历高!”



“端水大师”和稀泥:“一个保送靠奖牌,一个保送靠奖牌+成绩,都是国家认证的牛人,吵啥?”

最绝的是“CP粉”的脑洞:“全姐负责跳台炸场,陈姐负责赛后采访,这搭配不比985+211香?”

事实上,这场“学历大战”纯属网友加戏。



全红婵选暨大,是因为师兄谢思埸(同为奥运冠军)在此毕业,校方还贴心安排训练兼顾课程;陈芋汐进同济,则因上海本地优势和对运动科学研究的兴趣。

两人一个在广东扎根,一个向学术进阶,分明是“殊途同归”。



更感人的是她们的关系:全红婵发育期崩溃时,陈芋汐偷偷塞给她低卡零食;陈芋汐研究流体力学论文,全红婵在旁边啃着苹果当“气氛组”。

巴黎奥运夺冠后,全红婵狂奔拥抱陈芋汐:“你很棒!”对方回怼:“你更棒!”



这哪是对手?分明是“互相卷生卷死,又互相喂饭”的生死之交。

结语

跳台上的“她力量”,从来不止一种标准答案。全红婵和陈芋汐,一个从泥土里开出花,一个在温室里长成树。

有人用985的学历镀金,有人用211的跳台镀梦;有人靠世家资源起飞,有人凭草根狠劲逆袭。



但最终,她们在10米高台上击掌,告诉世界:“我们的对手,永远是下一个自己。”

所以别再纠结985还是211了。毕竟,当全红婵的“水花消失术”和陈芋汐的“学霸发言”同时刷屏时,我们早就赢麻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