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数据显示,日本和韩国人均每年喝200杯咖啡,美国是400杯,而欧洲则是惊人的750杯。
中国的人均咖啡消费量虽没这么高,但增长迅速。
这几年,明显能感觉到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喝上了咖啡,特别是年轻人。
随着咖啡的不断“普及”,除了咖啡独特的风味,大家也开始关心咖啡的“功效”。
咖啡续命?里面到底“藏”了啥?
早上喝一杯,饭后来一杯,咖啡成了很多人的续命神器。
咖啡到底有什么魔力,让人如此着迷?
爱喝咖啡,或许不需要太多理由。
但若要讨论咖啡的健康收益,我们就必须先搞清楚里面究竟有啥。
咖啡中含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学物质高达数百种!
一、生物碱
咖啡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包括我们熟悉的咖啡因,以及不太熟悉的葫芦巴碱、可可碱、烟酸等。
咖啡因:一种刺激性神经递质,能够促使神经系统兴奋,提高警觉性和注意力并减轻疲劳感。
葫芦巴碱:主要作为植物激素、膳食成分和人类尿液代谢物发挥其功能,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能调节糖脂代谢,对神经系统、心血管、抑制肿瘤细胞均有益处。
二、酚酸类化合物
绿原酸:至少存在30种不同的类型,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
咖啡酸:通过植物的次级代谢合成,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抗癌等广泛的药理作用。
三、萜类化合物
包括咖啡豆醇和咖啡醇,具有抗炎、抗肿瘤的作用,但其在咖啡中的含量水平受烘焙程度影响,强烈烘焙条件会导致其含量的减少。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经常喝咖啡,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喝咖啡,对身体有什么好处?除了“精神抖擞”之外。
喝咖啡的人,“神经”损伤小
一项研究针对“中老年男性10年内的认知能力下降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喝咖啡的男性认知能力下降率(1.2%)低于不喝咖啡的男性(1.4%)。
咖啡因通过调节促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
绿原酸和咖啡酸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恢复胆碱能缺陷。
此外,咖啡豆中的酸类物质还能有效抑制谷氨酸兴奋毒性。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通过抗氧、抗炎、抗凋亡的机制,咖啡可以保护神经元,改善神经传导,减轻认知功能的下降。
喝咖啡的人,肠胃菌群好
绿原酸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能直接抑制部分有害菌的生长,其代谢产物还能为有益菌提供营养,使有益菌处于相对的竞争优势,从而调节微生物菌群的平衡。
咖啡中的多糖被微生物降解时会产生有机酸,能改变肠道的酸碱平衡,适当的酸碱平衡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微生物群,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喝咖啡的人,血糖波动小
胰岛素细胞是胰岛中负责产生胰岛素的关键细胞,慢性高血糖或炎症状态下,胰岛B细胞容易受到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咖啡中的咖啡酰基奎宁酸、咖啡因和绿原酸等成分,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来减少胰岛素细胞的损伤,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与存活。
同时,咖啡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咖啡酰基奎宁酸、绿原酸等能降低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性,绿原酸还有一定抑制葡萄糖吸收及减缓肠道葡萄糖释放的作用,相互协同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每日饮用3杯以上咖啡的芬兰人,其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饮用2杯以下的人。
喝咖啡的人,心血管毛病少
根据一项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适量饮用咖啡(每日2~4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这种效果可能与咖啡中的绿原酸有关,其具有多种机制来抑制血管活性氧的产生、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及提高一氧化氮的生物利用度。
另外,适量饮用咖啡对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也具有改善作用。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研究发现,单次摄入咖啡因200~300 mg,可显著升高1~3 h或更长时间的舒张压与收缩压。
由于腺苷受体刺激诱导血管舒张,而咖啡因拮抗作用使血管收缩和总外周阻力增加,最终导致血压和心率增加。
相反的,咖啡中的绿原酸代谢产物会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控制血管舒张和血管收缩,达到降压的作用。
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发现,与每日饮用咖啡少于1杯的人群相比,每日饮用3杯以上的咖啡并不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同时,与不饮用咖啡的人群比较,每日饮用低于3杯咖啡的人,高血压风险更高;而日饮用大于6杯咖啡的人,高血压风险降低。
可见,血压升高的风险与咖啡的饮用量相关,喝少了或许反而不好。
这6类人不建议喝咖啡,警惕负面影响
咖啡虽好,也要适度。
综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欧盟食品安全局、加拿大卫生部、澳新食品标准局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观点,《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不超过3~5杯,不同人群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掌握饮用频次和饮用量。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更是不建议喝咖啡。
①骨质疏松患者
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提示,大量饮用咖啡会影响钙的吸收,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即便是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喝咖啡也建议控制在3杯以内,同时保持足够的钙和维生素摄入,并辅以适度的运动和阳光照射,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②对咖啡因敏感的人
有些人对咖啡因比较敏感,喝完咖啡后会出现心跳加速、恶心、头晕等不适感;也有人喝咖啡容易导致失眠。
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酌情控制饮用频次和饮用量,不要勉强自己。
③孕妇、乳母
由于咖啡因的亲脂性特征,其容易穿过细胞膜,包括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
孕期喝咖啡,咖啡因会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而胎儿对咖啡因的代谢能力十分有限,可能导致胎动异常、早产、流产。
咖啡因也会进入乳汁,可能导致婴儿睡眠障碍。
④消化道疾病患者
咖啡会刺激胃酸分泌,如果存在消化道溃疡、胃炎等疾病的患者,尽量少喝咖啡。
⑤儿童、青少年
生长发育期过量的咖啡因摄入,可能导致失眠、亢奋、焦虑、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
⑥正在服药的人
许多药物的代谢可能受咖啡因的影响,造成药物效果的变化而影响疾病治疗,建议用药期间别喝咖啡。
*部分图片来源:freepik.com
参考文献:
[1]段仪,刘秦明,卢开华,等. 咖啡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健康功效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5,46(7):11-21.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4060149.
[2]刘晓荻. 多喝咖啡肠胃更健康[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20,40(8):1134.
[3]喝咖啡或降低患肝癌风险[J]. 中国食品学报,2019,19(12):176.
[4]咖啡并非人人都能喝七类人尤其不要喝[J]. 中国食品,2021(5):154-155.
[5]思雨. 科学解读咖啡与健康的关系[J]. 中国食品,2016(14):136-137. DOI:10.3969/j.issn.1000-1085.2016.14.053.
[6]《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发布咖啡不致癌但增加骨质疏松风险[J]. 中国食品,2018(20):42.
[7]张兰,李铎. 饮用咖啡能防治2型糖尿病吗?[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2):944-945. DOI:10.3969/j.issn.1006-6187.2012.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