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巴伊萨兰(Baisaran)山谷发生一起恐怖袭击,26名印度游客丧生、17人受伤,印度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并在5月6日发动代号“Operation Sindoor”的导弹打击,锁定巴控克什米尔及巴基斯坦本土境内多处所谓恐怖分子据点。同日,印度暂停自1960年生效的《印度河水条约》,并宣布加快四大水电项目的建设进度,预计将于2026至2028年提前完工。
1947年印巴分治时,英国划分的边界割裂了印度河流域的灌溉系统,导致巴基斯坦失去上游控制权。印度通过控制杰纳布河、拉维河等支流,对巴基斯坦形成“水龙头”效应。
1960年9月19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在世界银行的斡旋下签署《印度河水条约》(Indus Waters Treaty, IWT),意在解决两国因印度河流域水资源分配引发的长期争端。该条约将印度河流域的六条主要河流划分为东部和西部两组,具体分配如下:
东部河流(印度控制):拉维河(Ravi)、萨特莱杰河(Sutlej)、比亚斯河(Beas),印度可全权使用其水量(约占总水量的20%)。
西部河流(巴基斯坦控制):印度河(Indus)、杰赫勒姆河(Jhelum)、杰纳布河(Chenab),巴基斯坦获得80%的水量使用权,但印度可在西部河流上修建“非消耗性”设施(如水电站)。
然而在本次冲突中,印度以恐怖袭击为由暂停条约,首次在条约框架外采取行动,包括:关闭杰纳布河上游水闸,减少对巴供水;在拉维河、萨特莱杰河等东部河流启动排沙工程,降低下游流量;威胁“不让一滴印度河水流入巴基斯坦”。
印度修建的巴格里哈尔大坝和藏斯卡水坝被巴方指控影响下游流量。尽管条约允许“非消耗性”用水,但巴方认为这些工程威胁其农业与能源安全。
巴全国70%的灌溉用水依赖印度河,断水将导致旁遮普省、信德省45%农田干涸,威胁粮食安全。巴30%的电力来自印度河上的水电站,流量减少将加剧电力短缺。
印巴均为核国家,水资源争端可能升级为全面冲突。毕竟如果真的印度“不让一滴印度河水流入巴基斯坦”,这会对巴基斯坦民生造成巨大问题。届时,“为了生存而战”不再会只是一句空言。
只能说,希望这件事妥善解决,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