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言在《晚熟的人》里写过:"孩子,这世界上,没有谁是容易的,包括你的父母。"可做父母的往往忘了,孩子的世界里,父母的话就是最锋利的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老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话一旦从父母嘴里说出来,就像钉子钉进孩子心里,哪怕拔出来,伤疤也永远在。
宁愿烂在肚子里,也不要对子女说的4句话,做父母的要明白
一、"你怎么混成这样,真是失败":否定的话,会浇灭孩子所有热情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话虽然糙,却暴露出很多父母的心理:总希望孩子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可现实里,当孩子创业失败、考试失利,最需要安慰时,换来的却是一句"你怎么混成这样"。
就像网友@小雨分享的经历,自己辞职创业亏损,父亲冷着脸说:"早知道你没出息",这句话让她整整三年不敢再尝试新工作。老祖宗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跌倒时,比起指责,他们更需要一句"没事,重新来"。毕竟,被父母否定的孩子,连抬头的勇气都会慢慢消失。
二、"你就是个一事无成的败家玩意":贴标签的话,会让孩子自我放弃
生活中总有父母,一生气就给孩子扣帽子:考砸了就是"废物",花钱多了就是"败家"。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标签效应",说的就是被贴上负面标签的人,最终会活成标签的样子。
电影《何以为家》里,赞恩的父母总骂他"没用",最后他真的觉得自己不配被爱。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孩子的未来明明有无数种可能,一句"一事无成",却把他们的人生早早判了"死刑"。记住,孩子的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一句句鼓励堆起来的。
三、"你除了会花钱还会做什么":贬低的话,会摧毁孩子的价值感
"挣钱如捉鬼,花钱如流水",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花钱多,却忘了孩子的消费观,往往来自家庭的影响。当孩子买本书,被骂"浪费钱";想报个兴趣班,被说"瞎折腾",久而久之,他们会觉得自己的需求都是错的。
《少年派》里的林妙妙,想买新电脑学剪辑,妈妈张口就是"你不配",最后她只能偷偷去打工赚钱。老话说"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想让孩子学会理财,不是靠指责,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创造价值。总把孩子贬得一文不值,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活着就是拖累。
四、"知道你这样,当初还不如掐死你":最狠的话,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噩梦
气头上说的狠话,就像泼出去的脏水,收不回来还会发臭。有些父母吵架时口不择言,一句"早该掐死你",看似发泄了情绪,却在孩子心里种下了恐惧的种子。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我30岁了,每次想起小时候妈妈说的这句话,还是会半夜惊醒。"老祖宗讲"虎毒不食子",再生气也不该拿生命开玩笑。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更需要被温柔以待。
父母和孩子的缘分,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可很多人不知道,这场目送的起点,就藏在日常的对话里。那些脱口而出的伤人话,或许能逞一时之快,却会成为孩子一生的阴影。从今天起,把这4句话烂在肚子里,多对孩子说句"我相信你",你会发现,被爱滋养的孩子,眼里真的会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