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将举行经贸高层会谈,接下来的瑞士接触尤为重要。

根据官方5月7日发布的消息,何立峰副总理将于5月9日-12日访问瑞士,期间与美方举行会谈。对此,商务部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也对此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



其实,中美接触并会谈,是大势所趋,因为贸易战没有赢家。关于中美之间的接触,到目前为止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美国“等电话”。特朗普政府发动“对等关税”以来,以傲慢的心态“睥睨天下”,美方以为自己占了绝对优势。他们认为在“关税大棒”的威逼下,中国必然会低头,甚至主动和美国谈判。然而,中方以强有力的反制手段强大的经济韧性,顶住了美国的讹诈,甚至让美国损失惨重。特朗普最终没能等到电话。

第二阶段是美国“放风声”。美国在中国的对等反制下,国内经济受到巨大影响,货物短缺,农产品滞销,进而引发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特朗普和其他国家的谈判也不顺利。这个时候,特朗普期待“速战速决”,希望能快速地和中国达成协议。于是,美国开始频繁放风声,从“委托第三方和中方接触”,到“中美已经开始谈判”,再到“3-4周内就能达成协议”,这一系列的谎言,恰恰证明了美国的急切心理。美国期待中国的回应。



第三阶段是中国的“评估”。面对美国频繁放出的风声,既然特朗普想和中国进行谈判,那我们必然要看一下美国的“诚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后,中方决定和美方进行初步接触。这一阶段充分说明了一件事:中国一直支持多边贸易,支持对话解决。此前并非中国不愿意和美方接触,而是美方不愿意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前提下和中国沟通。所以,在“评估”之后,中方决定给美方一个机会。

第四阶段是双方“初步接触”。贸易谈判不是一蹴而就的,再加上美方的态度是否“真诚”,现在还是未知数,所以,接下来在瑞士的这场高层对话,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中国有足够的诚意和耐力,就看美方是什么态度了。若美方真的想谈,那我们必定欢迎;若美方想借着谈判的名义继续讹诈,那我们绝不答应。



综上所述,中国始终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谈判问题,我们希望中美能达成协议,前提这个协议是对中美相对公平协议,对世界多边贸易有促进作用的协议。

所以说,中国对待关税谈判的态度,始终没有变,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任何对话谈判必须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开展。希望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和中方谈判之前,先自行领悟中方的底线。

目前,从特朗普总统的态度来看,他对中国还是有“敌意”的,他希望和中国达成协议,但还是寄希望于占中国的便宜,这从他和日韩、加拿大等国的谈判中就能看出一二。5月6日,特朗普和加拿大总理卡尼举行会晤,在会晤之前,他还调侃:“不知道卡尼来美国干嘛?”在美加会晤之后,特朗普还惦记着“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这让加拿大总理十分不爽。因此,若特朗普这种贪得无厌且不尊重他国尊严的心态不改正,美国和任何国家恐怕都难达成协议。



根据财联社的消息,昨日记者问特朗普:“这周能和多少个国家签协议?”特朗普很不耐烦,他吹牛说:“不要老是问这周能签多少协议,也许某一天我一次性给你们签100个协议。”

从特朗普总统的这番话可以看出,特朗普目前的态度,很难做到“务实”,他现在或许焦头烂额,但仍难改贪婪本性。

所以笔者认为,接下来在瑞士的会谈,可能只是“初步”的接触,更像是一种试探和“破冰”。中国并非被动的一方,我们要试探美国的态度,在试探之后,若特朗知错不改,那他必然还要面临“评估”。而美国一方面要努力克服自己的傲慢,另一方面还有和中方达成协议的急切需求,就看他们能否扛得住了。



在笔者看来,若想中美达成长期协议,还需要特朗普及美国政府改变所谓“美国优先”的傲慢态度。国家之间应该是平等与互惠的,世界贸易应该是开放和包容的。希望美国珍惜这次机会,希望中美贸易早日回归正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