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穿越时空

即日起,上海外滩美术馆正式实行全馆展览免费开放,观众可在线上提前预约后入馆参观。这幢矗立于虎丘路上充满 “文艺范” 的亚洲文会大楼,如今已成为外滩一张闪耀的历史名片,散发着艺术的光芒。

美术馆免费焕新开放


上海外滩美术馆所在的亚洲文会大楼,始建于1874年,曾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虎丘路,也正因为其影响力,一度改名为“博物院路”。


现有建筑由公和洋行设计,1930年至1932年建造完成。如今所见的建筑,为英国建筑师George Wilson于1932年设计。


经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的修缮与更新,2010年,上海外滩美术馆作为洛克·外滩源街区的艺术文化板块入驻,延续其迷人文艺基因。


今年5月,上海外滩美术馆迎来立馆15周年。


三档全新艺术家个展以复调式结构共同免费展出。


数十件作品在一至六楼空间揭开帷幕。


“伊莲娜·海杜克:努拉”是一本书,一场展览,一部电影。艺术家的首部长片电影《努拉》在展览空间中拍摄。5月15日至6月5日,美术馆一楼和二楼转变为片场。“武雨濛:来自未归还的灵灯”从美术馆三楼延伸到东侧楼梯间,艺术家的思考在混合形式中展开。“艾什·莫尼兹:缝隙以光为形”则横跨美术馆三层空间。


曾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1873年,第一代亚洲文会建筑(即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上海博物院)建成,当时仅是座二层坡屋面建筑,主要有图书馆和陈列室两部分。


1931年1月20日新的亚洲文会大楼在原址奠基,砖木结构,大楼装饰艺术派风格,1933年竣工开放。


建成之后,建筑二楼为演讲厅,三楼为图书馆,四、五楼为博物馆,六楼为陈列室。


大楼高6层,外立面将现代主义的建筑形制同中国古典装饰元素进行融合。比如入口两侧对称设置的八卦窗,二楼阳台使用的云纹装饰,三楼窗户下设置用篆字刻成的“亚洲文会”匾额等,这些中国传统设计元素实际上也与此时的亚洲文会已成为远东地区汉学研究中心之一这一事实形成了呼应。



许多人在此第一次见到大熊猫标本


当时,新建成的亚洲文会对公众开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四楼的大熊猫展柜,这个展柜被安置在展厅的底部,面朝着入口,保证每个进入展厅的观众第一眼就能看到它。



在那个普通中国观众也不知道大熊猫为何物的年代,许多上海市民就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大熊猫标本。


新建成的亚洲文会大楼成为当时上海重要的文化地标。免费对外开放的图书馆、博物院吸引了众多中国民众前来阅览、参观。演讲厅则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向公众传播文化艺术、自然物产方面的知识。


亚洲文会一直持续到了1952年。此后,亚洲文会大楼先后成为了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备处,上海自然博物馆筹备处,之后又长期作为上海图书馆的书库所在地。


1999年2月28日,原亚洲文会大楼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外滩美术馆

地址:黄浦区虎丘路20号

开放时间:周三至周日 11:00-20:00

预约方式: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小程序首页点击“预约”-“展览”-“免费预约”,选择您计划前往的时段后即可确认。

编辑 / 黄骞文

来源 / 乐游上海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