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蹲在田埂上吧嗒旱烟,望着东边乌云压顶,西边日头晒得地皮冒油直叹气。
昨夜藤县和平镇的雨跟倒水桶似的,自动站测出199毫米,把老辈人说的“五月雨贵如油”这话都冲糊了。
可百色那边正相反,38.
8℃的日头烤得右江河谷裂开细缝,玉米叶子卷成旱烟杆,地里浇水的水管都烫手。气象站的大喇叭一早就喊,说桂北桂中在跟老天爷“抢时间”——暴雨带着8级大风,还夹着2厘米的冰雹,把刚挂果的荔枝树抽得东倒西歪。这边厢隆安的94.
4毫米暴雨让稻田喝饱了水,可排水不畅的洼地已经浮起死鱼,养殖户蹲在塘边直拍大腿。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可如今立夏刚过,天气就像娃娃脸说变就变,让种地的人摸不着门道。更让人揪心的是预报员们“掐架”:欧洲模型说河池东南部要下80毫米急雨,美国模型却盯着梧州北部,两地对柳州南部的预测差了15毫米。
桂西的高温还在死磕,百色连续三天35℃往上,850百帕的逆温层像个盖子扣在天上,不让雨水冒头。
但午后地表烤得发烫时,又会突然蹦出雷阵雨,雨点没下透呢,6级阵风先把玉米秆吹得东倒西歪,跟闹着玩似的。灵川县的老张头望着后山阴云密布直犯愁,卫星说水汽比常年多35%,山区最怕这种地形雨,一不留神就可能冲毁田坎。
融水的地质灾害预警都挂橙色了,可家里的三亩沙田柚刚坐果,到底是抢收还是守着?农户们心里像揣了个秤砣。
“前两年倒春寒冻坏果树,今年又来这冷热夹攻”,贺州种蔬菜的李大姐边捡被冰雹砸烂的菜叶边嘟囔,语气里满是无奈。气象台上的预报图变了又变,6日到9日,雨带像条蛇似的在广西来回窜,今天河池百色,明天桂林贺州,后天又盯上柳州。
最让人着急的是,两边模型对冷空气和暖湿气流谁更“硬气”看法不一,暴雨落区偏差足有50公里,这对靠天吃饭的人来说,差一里地就是收成的天差地别。
贵港的王伯看着自家刚插的秧苗,水多了怕涝,水少了怕旱,现在这天气两头极端,简直是给种地人出难题。
卫星云图上,桂北的云团越积越厚,像摞起来的铅块,而桂西的高温区域明晃晃的,像块烧红的烙铁,两头互不相让。
“这样的天,连老把式都得认输”,南宁郊区的陈叔蹲在被大风吹歪的大棚旁,手里攥着半截断裂的竹竿直摇头。未来三天,强降水区跟着天气系统东移,山区要防山洪,平原要排内涝,高温区的作物得灌水防晒,哪头都不能松劲。可天气预报都说后期准度可能下降,农户们只能天天瞅着天,手机里的气象预警弹窗成了最揪心的消息。
我个人觉得,这天气就像匹脱缰的野马,咱得提前备好缰绳——该盖棚的盖棚,该挖沟的挖沟,靠天不如靠自己准备周全。眼瞅着地里的庄稼跟着天气“遭罪”,真希望气象预报能更准些,让咱种地的心里有底,别老是被这反常天气打得措手不及。天有不测风云,但人能早做准备,咱种地的,眼里盯的是天,心里装的是收成,多留个心眼总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