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路透社报道,五家美国小企业近日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阻止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贸易伙伴全面加征关税行为,理由是总统已超越其职权范围。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曾一度高调宣称,要把对华关税税率提升到245% ,这种极端表态将关税当成了政治博弈的喊价工具。当他宣布对华征收145%的巨额关税后,美国市场和股市经历了剧烈波动。消息公布初期,美股三大指数大幅下跌,科技巨头市值蒸发超过2万亿美元。
许多大型银行预测,美中两国互征关税将导致美国和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高关税不仅冲击了美国的科技企业和本土工农业企业,还让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依赖进口商品的零售企业采购成本飙升,商家要么涨价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要么减少进货,导致美国超市里中国商品价格上涨,部分商品甚至从货架上消失,民众只能无奈囤货。
特朗普随心所欲的激进关税政策,在美国国内遭到多起联合起诉和党内公开反对。五家美国小企业通过无党派组织“自由正义中心”,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阻止特朗普对贸易伙伴全面加征关税行为,认为总统超越了职权范围。
特朗普(资料图)
4月22日,美国12个州在纽约国际贸易法院起诉特朗普政府,此前加利福尼亚州已率先以越权、违法为由对其发起诉讼。多家小企业及非营利组织也以总统无权单方面加征关税、企业利益受损为由提起诉讼。就连特朗普所在政党内部也不乏反对之声,爱荷华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查克·格拉斯利和华盛顿州民主党联邦参议员玛丽亚·坎特韦尔共同提出《2025年贸易审查法案》,要求总统在征收新关税或提高现有关税时,及时通知国会并说明影响,新关税措施60天后自动到期,需国会批准才能延续。
面对国内经济困境和各方压力,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他表示将大幅降低对中国的高额关税,称“不会有那么高的关税,它将大幅下降,但不会是零” 。有消息称,美国政府内部在讨论具体方案,除了直接降到50%或65%外,还可能执行“阶梯关税”方案,对不同种类的中国商品区别征税。然而,特朗普此举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一方面,他希望释放积极信号,刺激美国股市升温,安抚背后的主要利益集团,因为贸易战让美国许多富豪财富大幅缩水。另一方面,他企图通过与中国达成协议,逼迫其他国家在关税问题上对美妥协,同时也为了维持自己“美国又赢了”的形象,保障支持率。但美国只是口头宣扬降低关税,即便真的降低部分商品关税,税率依然较高,对中美贸易恢复的实际帮助有限。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零售行业巨头们的态度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调整。沃尔玛、塔吉特和家得宝等零售巨头,业务广泛,与美国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长期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特朗普的关税打压让这些零售商苦不堪言,超市货架上中国商品空缺,企业利润受损。于是,他们向中国供货商抛出橄榄枝,通知恢复发货,并表示关税由美方买家承担。这一行动不仅是企业的自救行为,也反映出美国零售行业对中国商品的迫切需求,以及特朗普关税政策在实际执行中的困境。
从中国的立场来看,中方坚决维护自身利益,在关税问题上保持着清醒和坚定。对于特朗普释放的谈判信号,中方并未轻易上当。中方外交部和商务部明确表示,中美之间未就关税问题进行任何形式的磋商或谈判,所谓“协议达成”更是无稽之谈。中方强调,中美若要恢复实质性对话,关键在于美方真正回到对等磋商的轨道,拿出诚意,做出实实在在的让步。在美方没有展现出足够诚意之前,中方不会轻易开启贸易谈判。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诸多问题,从美国国内的经济困境、法律诉讼,到国际上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都充分证明了以邻为壑的逆全球化做法是行不通的。未来,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但只有通过平等、尊重、互惠的对话与合作,才能实现双方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美国若想改善贸易状况,就必须摒弃不合理的关税政策,以务实的态度与中国进行沟通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