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第397期 艺术设计
世博大厅外景
4月13日,五年一届的世界博览会拉开序幕,2025大阪世博会(以下简称世博会)在大阪人工岛梦洲举办,将持续至10月13日,为期184天。这是日本大阪市第二次举办世博会。1970年大阪世博会展现了彼时的全球科技与艺术成就,宏伟激进的场馆建筑设计反映出对未来世界的构想。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国际交流更加紧密而即时,近年来世博会的意义也逐步转向解决现实议题。本届世博会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主题,敦促人们从遗产、文化认同、流动性和技术创新等角度探索可持续解决方案。世博会的会徽“生命之光”和吉祥物“脉脉”分别象征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可能性和水之都大阪的特色,它们不仅是视觉标识,更是精神上的象征,提醒人们关注生命本质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以此呼应主题。
在世博会园区内行走,予人“世界人民大团结”之感,在这里,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带着微笑和善意,正如本届会场所在地梦洲一样,像一个存在于理想中的世界村。
本届世博会共有158个国家、地区以及七个国际机构参展。藤本壮介的“大圆环”构想着重于打造开放且相互连通的园区布局,以激发人们的探索欲,而福斯特、坂茂、隈研吾、莉娜·戈特梅等知名建筑师的参与,更增添了世博会的建筑力量。世博会虽然不是建筑博览会,但是建筑无疑是首要的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审美。接下来,笔者挑选几个精彩的国家馆设计案例与大家分享。
世博大厅是举办世博会开闭幕式等活动的大型演出厅,由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建筑外观接近于一个巨大的白色锥体。Shining Hat这个名字源自顶部延展出的金色盘状屋顶,设计概念受到1970年大阪世博会“太阳之塔”的启发,屋顶的光线反射效果经过精密计算,所以在特定的光线和摄影构图条件下,会给人“突破天际”的错觉。
主题展馆Null²建筑外观采用金属与树脂混合而成的特殊镜面材料制成,能够随着声音振动而变化外观。不同的景象在其间流动,带来奇幻的视觉效果,使建筑本身成为一件能让观众参与互动的艺术品。其突破了静态建筑的框架,旨在通过自然与科技、真实与虚拟的融合,追求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艺术,开启对新未来的想象。
展馆Null²外景
中国馆是本届世博会最大的参展国自建馆用地之一,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旨在展现中国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子孙后代留下清洁美丽世界的美好愿景。场馆外观灵感源于中国传统的书简长卷,融合竹子、汉字、书卷三大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筑外立面在温润华美的书简上镌刻诗词歌赋,描画山水意境,与馆前墨池竹影的园林景观浑然一体,为观众带来独特的参观体验。内部六个现代化展示空间层层递进,犹如文明的演进之路。封闭的无柱展厅与自然采光巧妙结合、虚实相生,呼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中国馆
西班牙馆以海洋自然现象“黑潮”为主题惊艳亮相,展馆设计采用木质门廊结构建造,塑造了建筑内部的各种空间,包括展馆最独特的区域——等候区的中庭。这个空间不仅具有荫蔽功能,而且能与周围的户外环境保持紧密联系。展馆的外立面通过色彩渐变来展现海洋的深邃,并通过陶瓷材料表面的纹理实现阳光的闪耀和光线的反射效果。建筑采用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建造,并采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以降低能源消耗。
西班牙馆
葡萄牙馆的设计邀请隈研吾操刀,从海洋本身切入,选用绳索与回收渔网为主要建材,打造了如同波浪般剔透的建筑。其外观犹如一抹波涛,上方结构悬浮半空,在阳光下轻盈浮起。大面积悬挂的绳索与回收渔网,交织出波光粼粼的姿态,特别是随风摇曳时,展馆仿佛会呼吸,让观者有一种被海洋包裹之感。
葡萄牙馆
荷兰馆以“水与太阳”为灵感,用一座充满诗意与技术张力的展馆,回应着关于可持续与循环设计的时代提问。由荷兰建筑事务所RAU Architects设计,主题为“求同:曙光初现,缔造未来”。荷兰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一颗从水面升起的发光球体——人造太阳,象征着“旭日”,寓意着黎明的到来,也指代着水和阳光这两种清洁无污染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荷兰馆外墙设计中的水纹造型和屋顶的人造太阳等元素,唤起参观者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视。此外,荷兰馆还是一座循环建筑,该馆所有建筑材料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荷兰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材料库,世博会结束后,建造荷兰馆的材料不会成为建筑垃圾,而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宝贵资源。
荷兰馆
瑞士馆的特色是“本届世博会上的最小生态足迹”,意味着该场馆从建造到拆除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瑞士馆的主要展厅由五个肥皂泡状的球体组成:四个在地上,一个在建筑体上。每个球体由两层不同的塑料薄膜组成,这些薄层被充上气,再被钢架支撑起来,会比混凝土或砖石结构轻许多倍,但这些球体依旧能够抵御台风或地震的挑战。
瑞士馆
奥地利馆以“谱写未来”为主题,利用音乐与参观者一起创作出迷人的未来作品。设计团队以音乐元素为灵感,将奥地利国旗经典的红白条纹转化为巨型五线乐谱,螺旋状的建筑体量与略带倾倒的曲线弧度,弱化其封闭性,更加凸显音符的律动舞姿,以亲人建筑体量引领观众走进这个音乐国度。
奥地利馆
沙特阿拉伯王国馆(以下简称“沙特馆”)位于梦洲的滨水区,这座场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传递文化、交流思想的交互空间,旨在呈现一个鲜为人知但充满魅力的沙特阿拉伯。沙特馆的设计理念围绕高度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展开,来访者通过一个种植了沙特阿拉伯本土植物的前院进入场馆,仿佛置身于沙特阿拉伯的街头,穿越独特的路径,最终来到中央的“沙特庭院”。建筑形态上,沙特馆模拟了传统沙特阿拉伯村庄的有机布局,充分考虑了自然通风的优化,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来实现炎热夏季的西风导入与春秋季节对北风的屏蔽,确保室内环境舒适宜人。
沙特阿拉伯王国馆
从模块化木结构到夯土墙,再到动态装置,这些设计凸显了全球在可持续性、文化记忆与创新方面的对话。设计和建造方面,各展馆都将世博会结束后拆除、回收与移建的可行性考虑在内,以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再利用体系,体现了各国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达成的共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 赵 墨
制作 | 蔡培新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贺 玮
复审 | 马子雷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