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川西南高温创纪录,暖空气开始重整旗鼓
5月6日,南方部分地区迎来了极端炎热天气,其中以云南和川西南干热河谷一带最为突出。云南元阳国家气象站录得最高气温41.1℃,连续第二日刷新我国今年气温纪录。更令人惊讶的是,区域内多个气象自动站数据显示,局地气温甚至超过了43℃。这种热浪让人仿佛提前进入盛夏,街头巷尾的人们纷纷寻找避暑之地。
这一轮干热天气的形成与地形以及气候背景密切相关,云南本就是干热河谷高温高照的“重灾区”,而当前的副热带高压和高空下沉气流共同作用,使得云量减少、空气干燥,加剧了地面升温效率。不过,从整体趋势来看,今年云南的干热季相对收敛,与去年旷日持久、严重扰民的极端高温相比,今年的干旱覆盖范围明显偏小,主要集中在滇东南靠近广西的边界地区,其他地区虽然热,但尚未全面进入干旱状态。
不过,这种高温局面也透露出另一重信号:暖湿气流正蓄势待发,南方天气格局或将迎来重要转折点。一旦暖湿气流反攻成功,当前的酷热很可能被雷雨浇灭,进入新一轮强对流雨季。
二、冷暖气流拉锯,暴雨带北上暖湿发动反攻
自5月5日以来,南方高空形势已经出现转变。随着冷空气不断推进,雨带一度被压制在广东、广西一带,导致两广地区在短时间内频频出现强对流天气,局地暴雨、大暴雨接连不断,伴有雷暴大风和冰雹,一些城市甚至遭遇雷雨潮和突发涝情。冷暖空气拔河战仍在持续,雨带也在随之起起伏伏。然而,从天气图可以分析出,随着高原槽系统东移,以及北支槽和低涡等系统的叠加作用逐渐增强,暖湿气流的力量也将迎来一次集中释放。从5月7日开始,暖湿气流将在高原槽的“引导”下迅猛北推,雨带再次北上,逐步覆盖江南和沿江一带。
特别是5月8日至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岭之间将形成一个强降雨核心区,江南中部、华南北部等地有望出现大范围暴雨到大暴雨。江西、湖南、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将成为这波强降雨的主战场。不少地方或将迎来一次局地小时雨强超50毫米的猛烈过程。长三角多地此前一直受干旱困扰,这波雨水对缓解旱情可谓“及时雨”,尤其是江苏和上海,气象意义上的“解渴”终于要来了。
不过,强降水也有它的副作用。此轮雨势猛烈、持续时间长,极易在山地丘陵地区引发山洪、滑坡等次生灾害。部分城市存在排水系统不畅问题,一旦短时间内暴雨集中落下,极有可能出现“城市内涝”现象。因此,虽然这波雨对旱区而言意义重大,但也要警惕“好事变坏事”。
三、巨型气旋系统将现,长三角多地防范旱涝急转
此次大范围降雨过程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暖湿气流推动,而是在更高层面的大气系统配合下形成的复合型天气事件。气象部门指出,由于高空动力条件极强,槽前气流抽吸增强,预计在江淮一带还可能生成一个巨型气旋系统,这将在5月8日左右逐步形成并影响南方大部地区。
在气旋中心的牵引下,长江以南至南岭一线将持续处于强对流控制中,部分地区将连续多日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剧烈天气。与此同时,华南高温区也将暂时告别“火炉模式”,大气对流重新活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将再次迎来雷电活动高发期。
而对江苏、上海、浙江北部这些此前饱受干旱之苦的区域来说,这波降雨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缓解机会。从最新预报看,江苏中南部、上海地区将出现明显降水过程,累计雨量有望达到30~70毫米,局地甚至超过100毫米。这对缓解土壤干旱、补充水源、恢复农业生产都是极大的利好。但也注意短时强降水出现时容易出现雨水排不出去的问题。此外,干旱过后土壤吸水能力差,也可能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形成短时积水甚至内涝。因此,我们再次提醒:此次降水过程要做好旱涝急转的心理准备,务必提前做好防范和应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