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京亮马河水域的5只白天鹅成为明星,吸引了不少爱鸟人士前来观鸟。今年以来,随着北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个最新的变化是,不仅是远郊的水库与湿地,近郊甚至城区河湖,天鹅也频频成群亮相,比如西郊蓄洪水域、颐和园昆明湖、城市河湖等,这次在城市景观密集的亮马河水域现身,更是给城区爱鸟者带来新的惊喜。


2025年5月6日,亮马河水域迎来5只白天鹅,为城市景色增添不少灵动,引来不少观鸟爱好者拍摄。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为天鹅营造自然安全的家园

5月6日清晨,在亮马河水域蓝色港湾码头,几位拍鸟爱好者手持相机,静待河中央游弋的白天鹅展开翅膀、舒展身姿。立夏时节,亮马河波光粼粼,两岸树木露出苍翠的树冠,岸边的鲜花吐蕊,再加上这5只白天鹅,让人如同走进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亮马河是北京的一条网红河,串联起蓝色港湾、朝阳公园等多个景点,其中朝阳公园的野鸭岛、天鹅家园水草丰美,是鸟儿们主要的聚集地。

野鸭岛其实在2022年就迎来了第一拨天鹅“住户”——两只黑天鹅。当年10月,5只小天鹅全部孵化成功。2024年4月,朝阳公园又诞生了3只黑天鹅萌宝。今年,5只白天鹅的出现,再次吸引了更多摄影爱好者、爱鸟人士的目光。

天鹅家园毗邻野鸭岛,是游客们听鸟、观鸟、拍鸟的好去处。为了既方便游客亲近鸟儿,又不打扰鸟儿的生活、繁衍,公园增设了景观栈道、亲水平台、滨水步道等园林步行系统。同时,在公园的北湖湖岸还构建5000平方米的绿化景观,打造和谐优美的自然生态。湖面上的水生浮岛占地2000平方米,不仅能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还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呈现出水清岸绿的自然景观。

为了更好地让野生动物在公园栖息、生活,工作人员在野鸭岛附近不喷洒农药,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周边芦苇采取分区域、分时段割除管理,既保证了防火需求,也能尽量减少对在芦苇丛中育雏的鸟类的影响。湖中还安装了水循环装置,周边区域常年不结冰,为鸟儿们提供了嬉戏游玩的游乐场。


2025年5月6日,亮马河水域,上岸的天鹅抖掉身上的水。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曾经的砂石坑如今的天鹅新家园

随着候鸟迁徙季的开启,不仅仅在亮马河水域,天鹅的身姿还出现在了水库、城市河湖、景区等。

从每年的冬季大约11月份开始,密云水库上游的清水河河畔便陆续迎来大天鹅。碧波微漾的河面,芦苇摇曳,白天鹅伸展着颀长的脖颈悠闲自在地在水面徜徉,时而追逐嬉戏,时而结队展翅翱翔,让这里仿佛成了“天鹅湖”。

今年3月,西郊雨洪调蓄工程水域迎来大批白天鹅,3月初观测到的数量已达48只,它们或轻盈地展翅滑翔,或悠闲踏水。记者了解到,白天鹅通常在远郊区水库水域集中出现,这次飞临北京城市河湖水域较为罕见,这也体现了北京城区水环境持续向好。据悉,自2022年起,今年已经是西蓄工程第4次监测到野生白天鹅在此驻足。

同样是3月,颐和园昆明湖迎来17只迁徙的白天鹅。清晨时分,它们围绕昆明湖翩翩起舞,为颐和园带来更多的春日灵动气息。


2025年5月6日,亮马河水域,天鹅在水面自由自在地游动。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吸引天鹅“入住”

大天鹅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对栖息地的环境和水质要求很高。因此,近年来,天鹅频频光顾与北京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悉,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途经中国的有3条,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就会经过北京上空。记者从北京市密云水库管理处了解到,水生态管护员自2017年首次发现白天鹅迁徙途中转场清水河以来,每年初冬都观测到了天鹅以家庭为单位光顾于此,停留十多天后继续向长江以南飞行。密云水库水草丰茂,鱼虾肥美,远离喧嚣和污染,近年来已成为候鸟迁徙的“固定中转站”。

迎来48只白天鹅的西蓄工程所在的位置曾是砂石坑,2017年,北京市水务局将砂石坑改造成为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可汇聚北京西部的八大处沟等流域的雨洪水,不仅能减轻下游河道排水压力,还能涵养区域生态,回补地下水。水务部门持续开展生态补水工程,让这里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如今的西蓄工程已经成为以生态群落性为特色的湿地景观,为更多动物、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也成为候鸟理想的迁徙“补给站”和“休憩所”。

天鹅虽美,更需要市民、游客用心呵护,大家在欣赏天鹅和其他鸟类的同时,要保持适当的观赏距离,不打扰鸟儿的自然行为,共同营造和谐的观赏环境。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张牵 校对 付春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