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郑州市中医院脑病二科 副主任中医师张培丽做客《医生说》节目,和您一起聊聊无声杀手“失眠的烦恼”。
你是否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明明很累却翻来覆去睡不着,数了几千只羊反而越来越清醒?或者半夜突然醒来,看着天花板等天亮?根据最新调查,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相当于每5个人里就有1个人失眠。
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醒时寐,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难眠。
一、临床表现为
1、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超过30分钟,即从上床准备入睡至入睡的时间过长。
2、睡眠维持困难:夜间觉醒次数≥2次,难以再次入睡。
3、早醒:比预期的起床时间早醒30分钟以上,且无法再次入睡。
4、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小时。
5、日间功能障碍:表现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或烦躁等。
二、常见原因
1、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2、生理因素:如环境变化、生物钟紊乱、身体不适等。
3、疾病因素: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慢性疼痛等。
4、药物因素:如某些抗抑郁药、兴奋剂等。
5、不良睡眠习惯:如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过度熬夜等。
三、失眠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失眠会给人们带来多方面的痛苦,一个经常失眠的人,即使没有进行体力劳动,也会感觉像跑了一场马拉松一样疲惫不堪,且会出现免疫力下降,经常出现头痛、头晕,长期失眠还会导致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人在睡眠状态时,人体的血压、心率都会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对心血管系统是一种保护作用,失眠会使人体一直处于应激状态,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长期失眠可能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就像心脏的“发动机”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容易出现故障。
四、中医对失眠病因的认识
失眠在中医中称为“不寐”“不得卧”或“目不瞑”,中医认为失眠的病机核心是“阴阳失和,阳不入阴”,导致人体无法正常进入睡眠状态。《黄帝内经》首先提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故目不瞑矣。”指出失眠的病机与卫气的运行失常有关,卫气不能入阴,导致阳气过盛,阴气不足,从而使人无法安眠。《素问》指出“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夜寐不安者均属于此。《景岳全书》指出 “如痰如火,如寒气水气,如饮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滞逆之扰也……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这个条文指出失眠的多种病因,包括痰火、内邪、情志因素以及精血不足等。
失眠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主要涉及心、肝、肾、胆、胃等脏器。
1、心:心主神明,心火过旺或心血不足,都会导致心神不安,从而引发失眠。例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容易耗伤心血,使心神失去滋养,出现失眠多梦的症状。
2、肝:肝主疏泄,负责调节情绪。当人长期处于情绪压抑、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时,肝气郁结,肝郁化火,上扰心神,就会导致失眠。比如,工作压力大、家庭矛盾等都可能成为肝郁的诱因。
3、肾:肾藏精,精足则能制约心火。如果肾阴不足,不能制约心火,心火亢盛,就会引起失眠。像一些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容易损伤肾阴,进而出现失眠、心烦等症状。
4、胆:胆主决断,胆气不足的人,往往性格胆小、优柔寡断,容易受到惊吓,导致心神不宁,进而引发失眠。
5、胃:胃中食物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睡眠。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过食辛辣油腻食物,会导致胃气不和,上扰心神,使人难以入睡。
五、中医对失眠证型的认识
失眠虽病因复杂,但临床证型不过虚实两类。实证的失眠主要有肝郁化火型和痰热内扰型,虚症的失眠有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和心胆两虚型。
1、肝郁化火:多因情绪压抑、愤怒等导致肝气郁结,化火上炎,扰乱心神。表现为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2、痰热内扰: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导致痰湿内生,郁而化热,上扰心神。表现为为失眠心烦,胸闷脘痞,嗳气吞酸,头重目眩,舌苔黄腻,脉滑数。
3、心脾两虚: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心神失养。患者常出现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弱。
4、心肾不交:多因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亢盛,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水火失济。表现为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5、心胆气虚:多因胆气不足,心神失养,心神不宁。主要症状为失眠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舌淡苔薄,脉弦细。
六、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失眠讲究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方药。例如,对于肝郁化火型失眠,可选用龙胆泻肝汤,以疏肝泻火,清利湿热;痰热内扰型失眠,可选用黄连温胆汤,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心脾两虚型失眠,可选用归脾汤,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肾不交型失眠,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心胆气虚型失眠,可选用安神定志丸,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在家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疗法。
1、耳穴疗法:可以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常用的耳穴有神门、心、肝、脾、肾等。每日按压3-5次,3-7日更换一次。
2、穴位按摩:常用的穴位有安眠穴、神门穴、三阴交等。每个穴位按揉3分钟左右,以轻微酸胀感为宜。
3、足浴疗法:足浴可通过药物渗透至全身经脉,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石菖蒲、花椒、肉桂、艾叶、红花、干姜等。
4、食疗:食疗是中医治疗失眠的一种辅助方法。对于心脾两虚型失眠,可以食用百合莲子粥,百合清心安神,莲子补脾养心,粳米健脾益气,三者合用,可以健脾养心,安神助眠。
5、 生活方式调整
(1)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
(2)避免睡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3)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睡前两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6、重视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最后送大家一句《黄帝内经》的智慧:'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顺应自然,好梦自来!
文字:程鹰
编辑: 张杭
统筹: 岳翔、李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