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一包看似普通的猪肉丸里,可能藏着国家明令禁止的“毒药”。

最近广东揭阳一家商家就栽了跟头——他们在猪肉丸里掺了45斤硼砂,卖出去整整4000斤,最后被判刑3年半。这“硼砂毒丸”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硼砂是啥?

硼砂,化学名四硼酸钠,原本是玻璃制造、陶瓷釉料中的常见工业原料。它能降低玻璃熔点、增强陶瓷光泽,甚至被用作防腐剂。

然而,一些商家发现,将硼砂掺入食品后,肉类制品会变得异常Q弹,米粉、腐竹等也能延长保质期。这种“神奇效果”让硼砂逐渐沦为食品造假者的“宠儿”。


硼砂的致命性 ‍

硼砂的致命性就在于,吃进体内的硼砂在胃酸的作用下会转变成硼酸。长期过量食用添加了硼砂的食物,可能会导致硼酸在体内蓄积,影响消化酶,从而引发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腹泻、呕吐、红斑、休克、昏迷等急性中毒症状。

硼砂中的硼作为人体的限量元素,摄入过多可能会引发人体脏器的蓄积性中毒。成人的硼砂中毒剂量是1—3克,致死剂量是15克,而婴儿仅2-3克就会致死。

因此,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和《食品卫生法》,明令禁止将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如何识别含硼砂的食品?

识别含硼砂的食品对于保护我们的饮食安全至关重要。这里提供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来辨别:

加了硼砂的猪肉:摸时手感十分滑腻,色泽上比正常新鲜猪肉颜色显得深一些。如果是刚涂抹,仔细看还可能看到白色粉末附着,闻起来有微弱的碱味。

加了硼砂的腐竹:卖相好,不易发霉变质,且韧度高,久煮不烂。可以在浸泡时注意下,如果水浑浊、有沉淀,腐竹变大、粗糙,就有可能添加了硼砂。

加了硼砂的粽子:比正常的粽子吃起来会更有嚼劲,米粒颗粒度比较大,不粘粽叶,剥的时候觉得很滑溜。

加了硼砂的凉皮:口感筋道,表面色泽过于黄亮,而且运输过程不易碎。

加了硼砂的米面制品:加了硼砂的米面制品辨别起来并不容易,主要靠看和摸。用水把面皮弄湿后有滑腻感,说明添加了硼砂。

如果硼砂撒得多,手触时还会有硼砂微粒粘在手上,并能嗅到微弱的碱味。

使用pH试纸进行测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将试纸沾在疑似含硼砂的食品上,若试纸颜色发生改变,尤其是变成蓝色,表明食品中可能添加了硼砂。


来源:人民网科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