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F20250422

心理信息共享专刊

2025弗洛伊德诞辰特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 第 1008 篇文章

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是现代心理治疗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诞辰169周年。一杯咖啡特刊发此文,以示纪念。

1909 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和卡尔-荣格(Carl Jung)乘船前往美国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讲学。

在船上,他们通过分享和解释彼此的梦来打发时间。


▶ 图中左边为弗洛伊德,右边为荣格

这是解梦史上真正的巅峰时刻,但这样的时刻稍纵即逝。

不久之后,他们在精神分析理论上的分歧加剧,最终分道扬镳。

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在思考:

如果这两位 20 世纪心理学巨匠继续相互分享他们对梦的解析会怎样?

如果他们没有成为决裂的对手,而是合作发展出一种释梦的元方法,让人们在实践中可以灵活而综合地运用他们各自的释梦理论,那又会怎样呢?


▶ 图中交杯互饮的左边为荣格,右边为弗洛伊德

得益于人工智能(AI)在梦境研究中的新兴应用,这些问题的答案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现在,经过精心训练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对梦境分别进行弗洛伊德式和荣格式的解读。

因此,我们可以重温他们1909年史诗般的梦境分享之旅的精神,从他们一方(已经发表的)梦的解析中选取梦境让另一方进行解读,从而思考他们双重视角的相互作用


当AI戴上弗洛伊德的「眼镜」

弗洛伊德很可能会对荣格在《回忆、梦境、反思》第五章中报告的梦境感到好奇,这个梦刚好发生在他俩分道扬镳之前。


梦境发生在一座熙熙攘攘的意大利城市,梦境的核心聚焦于一个中世纪骑士的异常出现。眼前的景象让荣格感到震惊——“正是正午繁忙时分,我在这座现代城市里看到一名十字军战士向我走来”——尤其是因为他意识到只有他能看到这名骑士,而其他人都看不到。

荣格说,这个梦既预示着他将与弗洛伊德理论体系的分道扬镳,又开启了朝向本体论真理探索的新维度,他把这种新的探索比作「寻找圣杯」。

如果我们让AI戴上弗洛伊德的「眼镜」呢?

当我们输入这个梦境后,系统以弗洛伊德方式解释这个梦的开头和结尾:

“梦者描述了一位身披铠甲全副武装的骑士在一座意大利城市中漫步,这表明梦者可能有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愿望。 ▶ 图中为荣格 骑士是一个与权力、荣誉和勇敢有关的形象,可能象征着梦者渴望得到认可和钦佩。 只有梦者才能看到骑士,这可能表明梦者感觉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或者希望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这个梦似乎主要反映了梦者以自我为中心的愿望,也可能反映了梦者被压抑的性和攻击的欲望。 梦者可能渴望得到认可和钦佩,同时也挣扎于被无视或忽略的担忧中。盔甲骑士可能象征着这些相互冲突的欲望和恐惧。”

虽然这种解读未必算得上深刻,但其弗洛伊德学派的理论底色清晰可辨——精神分析的元心理学框架在此得到典型呈现。

这也恰好与弗洛伊德传记资料中的内容相吻合——在与荣格分裂后,弗洛伊德认为荣格是一个一心想把心理学宗教化的做作浮夸的救世主形象


▶ 图中为荣格

当AI戴上荣格的「眼镜」

反过来,荣格可能想探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结尾处随意提到的一个生动的童年噩梦。

那是一个简短的梦,梦见他的母亲“在沉沉的睡梦中面容安详,被两个(或三个)长着鸟嘴的人抬进房间,放到了床上。我在哭泣和尖叫声中醒来”。

这些鸟人在一本古老的家庭圣经中的奇怪插图里出现过。值得注意的是,弗洛伊德将此案例作为焦虑梦的经典范本,认为其根源在于男孩对母亲的俄狄浦斯情结。


如果我们让AI戴上荣格的「眼镜」呢?

使用同一个人工智能系统的“荣格模式”,生成的解释以这样的开头娓娓道来:

这个梦展示了原型和个人象征的有力组合,表明做梦者的心理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和个性化过程。母亲的形象是养育、关怀和生命本身的普遍象征,而梦境中的母亲正处于安详的睡眠状态。这表明梦者与心智中养育、关怀的关系的某些方面处于休眠或不活跃状态。 接着它强调了鸟的宗教象征意义:“鸟通常象征着精神使者或尘世与神灵之间的中介。在《圣经》中,它们既可以代表神的旨意,也可以代表即将到来的厄运。”
它还用出乎意料的微妙的话语,鼓励人们忍受这种心理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挣扎: 做梦者醒来时强烈的情绪反应——眼泪和尖叫——表明这种转变并不容易、是痛苦的。 ▶ 图中为弗洛伊德与其母亲 这是一场重要的剧变,是做梦者自我概念的深刻转变,对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但这种剧变,这种与无意识的对抗,是个性化过程的必要部分。正是通过这样的对抗,我们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将我们心灵的不同方面整合成一个更紧密、更真实的整体。

我们可以很容易判定出上面人工智能生成的解释是荣格式的,它用荣格的理论把弗洛伊德的梦境解读得非常合理。

此外,这也符合我们所了解的分裂后荣格对弗洛伊德的看法——弗洛伊德没能把父亲的侵略性权威与母亲的直觉智慧整合起来

这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用不同的视角解读了这两个梦及其著名的梦者。

这项关于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小实验就像一辆无马的“马车”,尝试用新技术解决旧问题。

当这些新工具被应用于解决新问题时,当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探索当下未知的机遇时,会发生什么呢?会出现哪些新的思维模式和治疗方法?未来会出现哪些新的艺术、文化、宗教和社会变革理论呢?


▶ 图中为AI生成的弗洛伊德与荣格和ai的融合图

当AI开始扮演「思维翻译官」,我们突然意识到:真正重要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两种视角如何让我们更完整地看见自己。

就像荣格说的:

「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

End

作者 | 凯利-布克利(Kelly Bulkeley)博士是宗教心理学家、睡眠与梦数据库主任,著有多本关于梦、心理学、灵性、艺术、科学和历史的书籍。

翻译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元(233)

校对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

编辑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书萱

联系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