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临涣,唱临涣,茶馆虽小乾坤大;论是非,解纷争,茶香一盏暖人心。”在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古色古香的茶馆里,淮北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40余名学员正围坐在茶案旁,聆听茶馆调解中心主任、“五老”法治教育工作室负责人王士宏讲述“一杯茶调解法”背后的治理智慧。
茶香氤氲处 破解基层治理密码
“请大家看这杯茶——水温要恰到好处,茶叶要舒展沉浮,正如处理矛盾纠纷需把握火候、洞察人心。”王士宏手持粗陶茶壶,以临涣特有的棒棒茶为引,向学员们展示调解“七步法”:从以茶暖人心的仪式感,到以茶拆面子的巧思,再到以茶达协议的共识凝聚,每个步骤都蕴含着“和为贵”的文化基因。学员们注意到,调解室墙上悬挂着“有理进茶馆说”的楹联,角落里摆放着民法典和《信访工作条例》。王士宏解释:“茶馆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将法理情融合在茶香里。比如土地承包纠纷,既要讲清农村土地承包法,也要用‘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软化对立。”
银辉先锋领航 传承调解薪火
作为老干部系统的“银辉先锋”和关工委“五老”法治教育工作室负责人,王士宏不仅深耕调解一线,还致力于培育基层治理队伍。他带领的“老支书团队”“兵哥团队”“姊妹花团队”等五大志愿者群体,覆盖乡贤调解、警民联调、婚恋纠纷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网格化调解网络。
在互动环节,王士宏提到:“调解的本质是‘共情’,要像品茶一样,引导当事人从纷争中‘回味’和谐。”学员深受触动:“王主任用行动诠释了基层党员的使命担当,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实践赋能 青年干部探索治理新路径
此次现场教学,青年干部们尝试将政策法规与民俗智慧结合,体验“法理情”融合的调解艺术。学员总结:“调解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一杯茶’的仪式感,让法律有了温度,让矛盾化解更人性化。”
淮北市委党校负责同志表示:“王士宏同志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有机融合,为年轻干部提供了‘用文化人、以德润心’的生动教材。这种治理智慧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实践。”
“南有六尺巷,北有一杯茶。”临涣茶馆的茶香,飘散着千年文脉的滋养,更升腾着基层治理的温度。据悉,以王士宏“一杯茶调解法”为故事核心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乡村调解员》已完成剧本创作并获备案批准,即将开拍。影片通过艺术化手法展现基层调解员在法理与人情间寻找平衡的智慧,为临涣古镇的文化传承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播注入光影力量。此次沉浸式教学不仅让青年干部领略了茶文化与现代治理的深度融合,更激励他们以“小茶馆”为镜,探索“大治理”之道,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贡献青年力量。(朱禾 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