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司法的星河里,刘杨萍法官是独特的一束光。法槌起落间,她捍卫公平正义;纸墨流转时,她书写诗意人生。她以笔为舟,载着对法治的赤诚、对生活的热爱,在诗歌的海洋中徜徉,将心中的万千思绪化作一行行灵动的文字。

4月29日,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了五四青年节“学榜样·践初心·话担当”青春分享会暨青工委工作座谈会活动,全市法院9名青年干警代表结合刘杨萍法官先进事迹,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与心路历程。

本院特开设“学榜样·践初心·话担当”青年说专栏。在这里,没有严肃的法条阐释,没有刻板的案件陈述,只有TA们最真挚的情感流露与最细腻的内心独白。从《青年说》开始,让我们走进刘杨萍法官的文字世界,聆听法治路上的诗意回响,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与力量,在一首首诗歌、一句句感悟中,读懂属于她的坚守与浪漫。

分享人

汉川市人民法院新堰人民法庭负责人 李宏渊


李宏渊生活照

我是来自于汉川法院的李宏渊,在认真深刻学习了刘杨萍法官的先进事迹后,今天由我来向大家分享我的所思所悟。

今年年初,院党组将本院新堰人民法庭的工作重担交给了我,作为一名年轻法官,我深切感受到了组织对我的高度信任和关心关爱,同时也感受到重任在肩。

自从我进入法院以来,一步一步从法官助理、员额法官再到法庭负责人,我曾无数次思考:“在基层司法这片热土上,我们这一代青年法院人该如何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该如何扛起当代审判事业的大旗?”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得透彻。当我翻开刘杨萍法官30余年司法生涯的厚重篇章,看到那整齐的10万字阅卷笔记、触摸到她拒绝人情案时留下的那封退礼信、想象着她在案头撰写案例论文的背影,内心的震撼与感动久久不能平息,上述问题也有了新的答案。今天在这里,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我内心的感悟。

忠诚

从“审判工作者”到“法治燃灯者”的蜕变

刘杨萍法官在审理21人特大团伙案时10万字的阅卷笔记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浮躁与差距。

在工作中,我也时常陷入“案件根本办不完”的抱怨中,尤其是当我从涉企审判和破产审判庭调整到人民法庭工作后更为明显。

直到我办理大量涉农纠纷案件,与广大农业从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后,我的思想产生了转变。他们中有买到劣质种子一年颗粒无收的种粮户,有辛苦几年却难以收回货款的水产养殖户,有因市场问题农产品滞销的农业企业,他们虽然对专业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多,但是我却深刻感受了他们最淳朴的期待,他们希望我们能以忠诚的履职实现公正裁决,回应着他们合情合法的请求。

在这样的期望下,不断提高案件质量,加快案件办理效率,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全力服务乡村振兴便是我的工作目标。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我们全庭案件结案率、服判息诉率等关键指标排名均位于汉川法院各法庭首位,且没有一例错案和信访案件产生。

创新

从“坐堂问案”到“治理先锋”的突围

刘杨萍法官独创的“乡土司法”模式让我豁然开朗。

人民法庭的最大特点就是贴近人民群众,如何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的“桥头堡”作用,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彰显法院担当是我们人民法庭的重要职责。

今年以来全市大力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目的就是为了将矛盾纠纷彻底化解基层,这与法院工作密切相关。在辖区乡镇综治中心建设好的第一时间,法庭迅速入驻开展工作且取得了良好效果,顺利化解了两位七旬亲兄弟老人的土地纠纷,得到了辖区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

在院党组的支持下,新堰法庭深化改革创新,以打造专业化的涉农法庭为目标为乡村振兴法治赋能,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梳理高频涉农纠纷,编制《涉农法律风险防控手册》,组织辖区内村镇干部、种田大户、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群体走进法庭参观庭审,开展法治夜校、巡回普法等活动,站好“护农法治岗”,充分展现“小法庭”的“大担当”。

清廉

从“人情困扰”到“铁骨铮铮”的觉醒

刘杨萍法官“从业30年零人情案”的记录,像一剂强心针注入我的灵魂。

尤记得去年在办理某买卖合同案件中,因原告证据不足存在败诉风险,其便向我送来价值几千元的烟酒,我感到无比惶恐,当利益诱惑开始向司法公正的天平冲击时,如果我们把控不住那将是多么可怕。现场推脱不掉后,我第一时间在“三个规定”平台进行了填报,并及时向院机关纪委进行汇报并将财物上交,同时对案件进行了深入研究,作出了驳回原告全部诉求请求的判决,原告不服进行上诉,二审维持了原判。

作为一名法官,由于掌握一定的审判权力,遇见说情打招呼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做刘杨萍法官总结的很精炼:“只要心不贪,没有推不了的人情。”

回顾我们周围犯错的同事,他们并非是拉不下脸面拒绝人情,往往都是自己想要吃那顿饭,想要收那个红包而造成的。因此我建议青年干警完善自己的生活圈子,多培养正能量的生活爱好,多看看书、打打球,强化精神的同时还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下一步,我也将努力从三个方面继续完善自身,与大家共勉。一要做忠诚的传承者。以赤子之心守护司法公正,把每一起案件的审理作为践行初心的考场,让法律条文在乡野田间落地生根。二要做创新的开拓者。主动拥抱时代变革,用青年智慧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让司法服务更贴近群众期待,在乡村振兴中书写法治注脚。三要做清廉的守护者。始终绷紧纪律之弦,以敬畏之心对待手中审判权,让人情干扰止步于法徽之下,用干净担当筑牢司法公信。

站在刘杨萍法官用30年坚守铸就的法治高地上眺望,我更加清晰看见青年法官的历史方位——我们既要像她那样“把每个案件都当作人生最后一个案件来办”,也要用青春的智慧破解“诉讼爆炸”时代的司法难题;既要传承“铁案如山”的工匠精神,更要创造“指尖司法”的无限可能。让我们以刘杨萍法官为榜样,把青春写进每份公正判决,用热血浇筑法治中国之路!

来源:汉川法院 李宏渊

编辑:李洁

审核:郭嘉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