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假期:在陪伴与探索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作者/孙树恒
一
五月的风裹挟着春日的余韵与喜迎夏日的热情,将这个假期悄然铺展在眼前。在这五天的时光里,我穿梭于美术馆、历史展馆、文化博物馆,漫步在公园与动物园,深入探寻“青城驿站”的奥秘。每一段旅程,都有不同的风景与故事;每一次陪伴,都蕴含着独特的意义与价值。这个假期,看似是我在陪伴外孙女小爱、陪伴历史专家,陪伴文化人,陪伴生活所需要的空间,实则也是他们在陪伴着我,对生活、对生命,对未来,是一次新的鼓舞、新的力量和新的希望。
二
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上午,我再一次置身于内蒙古美术馆,被浓厚的艺术氛围所包围。“翰墨丹青颂北疆”书画展由自治区直属机关老年人文体协会、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共同主办,以艺术展现北疆文化魅力,彰显内蒙古发展成就。
280多幅作品涵盖书法、绘画、篆刻等领域,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书法作品篆、隶、楷、行、草五体俱全,或飘逸洒脱,或刚劲有力;绘画作品中人物栩栩如生,山水意境深远,花鸟灵动活泼;篆刻印章在方寸间展现金石韵味。参展作者来自不同领域,因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和对北疆文化的深情汇聚于此,用手中的笔抒发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对伟大时代的赞美。
在展厅中漫步,我细细品味每一幅作品,虽然许多人年龄很大了,但是退而不休,自娱自乐,“艺术不老”,感受着他们对北疆的热爱与赞美。一幅描绘草原日出的画作,用绚烂的色彩勾勒出朝阳初升时的壮丽景象,金色的阳光洒在碧绿的草原上,羊群如同珍珠般点缀其间,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草原清晨的宁静与美好。而一幅书法作品,以苍劲有力的笔触书写着豪迈的诗句,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磅礴气势,令人心生敬佩。
三
参观完书画展,下午,又带着外孙女小爱来到了“小草公园”。此时的公园,早已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大人们牵着孩子的手,如潮水般涌入公园。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鸟,挣脱大人的手,迫不及待地奔向那片充满魔力的沙地。沙地上,“小建筑师”们手持小铲子、小桶,专注地堆砌着心中的城堡。小爱也加入其中,她小心翼翼地将沙子拍实,搭起城堡的墙壁,还不时用树枝在沙墙上划出精美的花纹,脸上洋溢着专注而又快乐的笑容。
不远处的迷宫也成了孩子们嬉戏的乐园。小爱穿梭在弯弯曲曲的通道中,时而兴奋地呼喊,时而因找不到出口而皱眉。她灵机一动,爬上迷宫中的小土坡,试图从高处找到出路,那机灵的模样惹得我忍俊不禁。天空中,一个色彩斑斓的热气球缓缓升起,小爱兴奋地指着热气球,眼中满是好奇与向往。
在小草公园,除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各种商业活动也构成了独特的公园经济。沿着公园的小路,一个个摊位整齐排列。卖牛奶的小贩,将新鲜的牛奶装在透明的玻璃瓶中,那浓郁的奶香,让人忍不住驻足品尝;卖小商品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钥匙扣、小挂件等,小爱拉着妈妈在摊位前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小礼物;烤肠摊前,香气四溢,金黄的烤肠在炭火上滋滋作响。
狗狗们还在进行着最后的竞赛;花树下依然有游客在拍照留念。当夜幕降临,一场音乐会拉开帷幕,整个公园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仿佛时间都在这里停滞。
四
五月二日,我参加了邓九刚先生和代林先生为绥远城历史展馆的赠书活动。活动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邓九刚先生和代林先生都是对内蒙古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研究的学者,他们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心血凝聚成一本本珍贵的书籍,捐赠给展馆,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绥远城以及万里茶道的历史。
在仪式上,两位先生讲述了他们在研究万里茶道过程中的种种经历与归化城和绥远城历史感悟。邓九刚先生提到,绥远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民族的融合。为了还原那段历史,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了许多老人,每一个文字背后都蕴含着无数的《茶叶之路》故事,每一集讲述《我的故乡我的城市》视频,都是对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敬畏和热爱。代林先生则分享了他在整理呼和浩特回族史料过程中的艰辛与开展口述回族驼运历史的收获,他说:“历史是我们的根,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他们的话语,让我对这个城市的历史和万里茶道有了更深的好奇与向往,也让我意识到历史传承的重要性。
五
五月三日,我来到了大盛魁文化博物馆。大盛魁曾是清代晋商创办的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其商业版图横跨欧亚,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商业传奇。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以大盛魁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设计精巧独特。有印有大盛魁商号标志的奶制品,有以驼队为对象的大盛魁财神酒,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底蕴的“大盛魁茶”,还有融入了蒙古族元素的饰品。每一件文创产品都像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将大盛魁的故事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博物馆的舞台,观看了大盛魁艺术团的精彩演出。演员们身着鲜艳华丽的服饰,用歌舞、戏剧等形式,再现了大盛魁当年的商业场景与蒙晋地区的民俗风情。豪迈奔放的蒙古舞,展现出草原儿女的热情与活力;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仿佛将人们带到了广袤的草原;精彩的晋剧表演,生动地演绎了大盛魁商人的智慧与坚韧。
六
五四青年节清晨,阴云密布,我和外孙女小爱一同走进大青山野生动物园。凭借身份证,我和妻子享受免费入园优待,这份“幸福卡”为旅程增添了别样温暖。
踏入园区,眼前景象焕然一新。新颖的建筑错落有致,服务项目丰富,电瓶车满载游客穿梭其中。小爱兴奋不已,平日里就爱养小动物的她,此刻如同鱼儿游进大海,尽情释放对动物的喜爱。
湖边,洁白的鸭子优雅起舞,小爱专注投喂;猴馆内,活泼的猴子嬉戏玩耍,投喂了,猴子又够不到,逗得她哈哈大笑,还模仿着猴子的动作;飞鸟区宛如梦幻天堂,五彩鸟儿热情“问好”,孔雀开屏闪耀,天鹅悠然游弋,小爱看得入迷,满心想着与父母分享;黑熊区里,小爱既紧张又兴奋,鼓起勇气投喂憨态可掬的黑熊;草食动物区,她近距离投喂小羊、远距离眺望大象,被动物们的温顺所打动,忍不住欢呼想把它们都带回家。
直到下午一点多,我和妻子休息,女儿继续带小爱探索,她们还看望了熊猫、老虎等动物。归程时,小爱虽疲惫却满脸满足。这场动物园之旅,不仅让小爱增长见识,也成为我们珍贵的回忆。我见证了她的好奇与成长,而她的陪伴,也让我重拾对世界的好奇与热情 。
七
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将目光聚焦在了“青城驿站”。“青城驿站”是呼和浩特市近年来打造的一项便民服务设施,它集公共厕所、休息区、图书阅览、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然而,当我深入研究时发现,“驿站”这个概念在历史上就有着重要的地位。
古代的驿站,是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它对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今的“青城驿站”,虽然功能与古代驿站有所不同,但同样承载着服务市民、便利生活的使命。我走进一个个“青城驿站”,观察着它的设计与布局,与在这里休息的市民交流。
在一些驿站中,我看到了充满创意的设计。比如有的驿站采用木质结构,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有的驿站则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如欧式驿站以其俄罗斯风格造型吸引眼球。驿站内,除了基础的卫生设施外,还配备了各种便民服务。有的驿站设有书吧、咖啡吧,供市民在休息时阅读、放松;有的驿站提供手机充电、免费WiFi等服务,方便市民的生活;还有的驿站设置了健康小屋,为市民提供基本的健康检查服务。
这让我感受到,“青城驿站”不仅是便民服务的场所,更是城市文化与人文关怀的体现。它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满足了市民的生活需求,又为城市增添了文化底蕴。在这个过程中,我陪伴着城市的发展与变化,见证着便民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而“青城驿站”也陪伴着市民的日常生活,为大家提供着便利与温暖。
八
这个假期,在与外孙女的相伴中,在对历史文化的探寻中,在对城市便民设施的了解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陪伴的多重意义。我陪伴着外孙女成长,见证她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给予她关爱与引导;她也陪伴着我,让我重新感受生活的纯真与美好,拥有了更多的快乐与活力。同时,我陪伴着历史文化的传承,在与过去的对话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历史文化也陪伴着我,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让我对城市有了更深的热爱。我陪伴着城市的发展,见证着便民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也陪伴着我,为我的生活提供便利与温暖。陪伴,不是简单的时间堆砌,而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它是生命中最温暖的底色,也是我们在岁月中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当假期的时光渐渐流逝,这些陪伴的记忆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用心陪伴,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呼和浩特市政协智库专家。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大盛魁公司文化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