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免费,免费!!!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79年,中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速战速决,完成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越之间的冲突与战争就此结束,事实上,中越两国的边境冲突一直持续到1989年,这场战争打了十年之久。
后来的两山轮战,在整个对越反击的战场上更是格外悲壮,历史意义巨大。
在制定有关中越战争的整个战略格局之时,我国领导人邓公考虑良多。速战速决不是没有可能,但将战线拉到十年,也一定有他的考量。
在跨越了十年时间轴的重大战事中,我们不可否认,中国得到了巨大的收获,中国军人也迎来了快速成长。
为何中越战争打了十年之久?在痛击越南之时,我国又有哪些藏在战争结果背后的收获?
对越反击,果断坚决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外交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中美两国的关系就逐渐走向正常化。而与此同时,中苏两国矛盾越来越深,关系也越来越僵化。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总统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不是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专属,当时苏联的政治工作中也带着这样的色彩。
他们无法掌控中国的命运,无法让中国言听计从,便转而扶持亚洲其他国家,比如越南。
得到苏联的支持以后,越南方面更是肆无忌惮。尤其是黎笋集团上台,他们的反华情绪越来越强烈,与中国对抗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
在越南越发没有底线的挑衅之下,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打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是一次正义性质的反击战,中国军队的目的不是侵略,不是占领其他国家的领土,而是捍卫自己的权益和尊严,保证自己的主权不会受到其他国家的践踏。
所以在战争过程中,中国军队尽量做到速战速决,见好就收。当解放军战士对不断侵略中国边境的越南武装部队造成重创,并将敌人成功驱逐之后,中央军委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歼灭了37000多名敌人,俘虏了2000多人,把越南多个正规部队彻底打散,还缴获了大量的作战武器和军事物资,收获颇丰。
不仅如此,我军还大量摧毁越南为对抗我军而修建的军事工事,以及基础设施,断掉他们春风吹又生的根基,消磨了他们不少元气。
1979年3月16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结束,我国的边防部队也全部撤回了边境线之内。
但这能够代表中越之间的冲突彻底结束吗?并不能,因为越南的野心还在,中越的边境对峙还在,苏联对越南的支持还在。
所以接下来,该打的仗,该完成的作战目标,解放军还需要继续完成。
在中国军队撤出越南边境之后,越南军队贼心不死,趁着解放军不备,占领了边境线上的许多战略高地,打算卷土重来。
不仅如此,他们还以相当嚣张的姿态对中国的边境线内区域进行炮击,将入侵者的獠牙完全展现出来。中国的军民,也惨遭他们伤害,两国之间又添血债。
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解放军再次悍然出击,打响了老山战役,以及两山轮战。
战线在必要的情况下被无限拉长,使得中越之间的对峙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而在中越战场上,许多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也涌现出来。
我国八一勋章的获得者韦昌进老英雄,在1985年跟随大部队奔赴边境战区,参与两山轮战。
当时他才20岁,虽然与部队中的老兵相比还有些稚嫩,但俨然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在战场上也是一马当先,不怕流血牺牲。
这年7月,在阵地保卫战中,敌人用两个营外加一个连的兵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韦昌进则负责守护阵地,半步不退。
战场之上,炮火的声音不绝于耳,炮弹与子弹交织着穿梭,仿佛死神的阴影,笼罩着所有的战士。
即便知道自己下一刻可能就会死去,可能再也回不了祖国,见不到亲人,战士们也牢牢地守护着属于军人的职责和使命。
韦昌进所在的位置,承受着敌人的炮轰。一块破碎的弹片打进了他的左眼之中,一瞬间便夺去了左眼的光明。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战争的结果很有可能瞬间便被扭转,所以全体战士都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战场上,无暇顾及自己的疼痛或者伤势。
眼睛受伤,痛苦可想而知。但那一刻,韦昌进竟然没有意识到这份痛苦,仍然咬着牙坚持。
突然之间,他发现自己的脸上被削出了一块肉疙瘩,但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出于战斗的本能,他想伸手把这块肉疙瘩扯下来,但始终不得其法。
过了一会儿,他终于意识到,那原来是他的左眼球。敌人的弹片把他的左眼球打了出来,而他刚才却一无所知。
既然扯不掉,那就塞回去。韦昌进用手轻轻一托,把掉落的眼球塞回眼窝当中,拼命睁开自己的右眼,继续战斗。
他还在阵地之上喊出了一句响亮又悲壮的口号:“为了阵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当深入敌群之中时,他向上级领导申请火力支援。但冷冰冰的武器没有办法辨别敌人与自己人,炮火的攻势一旦增大,他很有可能和敌人同归于尽。
韦昌进明白这个道理,也甘之如饴。
在打退敌人八次大规模的反扑,连续坚守阵地11个小时之后,他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幸运的活了下来。
身受重伤的韦昌进足足昏迷了七天七夜,才渐渐清醒,恢复意识。他的左眼自然已经完全废掉,眼球也只能被摘除。
从那之后,放在他眼眶当中的,只是一只没有办法视物的义眼。
而残留在他身体当中的金属弹片,多年以后依旧影响着他的健康。每一次过安检,他的身体都会引发报警的声音。
在长达十年的中越战争中,像他这样的英雄不在少数。中国解放军虽不至于死伤惨重,但还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1989年10月,我国宣布在老山战区对越军仅实行防御作战任务,这意味着两山轮战的结束,也意味着中越10年战争走到了终点。
中苏关系,深层影响
毫无疑问,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整个中越战争,都让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部分西方人还直言,我们的收获巨大。
中国与越南的对抗,并不仅仅停留在两国的关系冲突之上。隐藏在越南背后的苏联,企图搅动亚洲乱局,他们才是中国的目之所及。
中苏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中越两国战争的进程。而当中国战胜越南之后,苏联的霸权主义阴谋也只能宣告破产。
关于中苏的问题,邓公在1986年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也进行了深层次的谈论和分析。
他提到,改善中苏关系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越南方面的军事态度。只要越南能够从柬埔寨撤军,全面停止他们的侵略行为,中苏两国就还有可商谈的空间。
不管是侵略柬埔寨,还是坚持和中国对抗,邓公都认为,越南的行为背后离不开苏联的支持。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越南一天仗都打不了。
所以如果越南方面能够表示出诚意,走出实质性的步伐,那他也愿意和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谈,在中苏关系问题上深入研讨。
至于中越之间的战争,越南方面有和谈的打算,但却并没有表示出和谈的诚意。他们虽然愿意和中国谈判,结束中越两国之间的对峙局面,但他们从始至终只有口头上的意愿表达。
还是那句话,要想和平谈判,越南首先需要停止侵略柬埔寨。只要他们做出撤军的行为,中国也将紧随其后,调整我们的战略行动。
这个道理,越南方面明白,苏联方面更加明白。但是在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演讲当中,他却极力回避这一问题,这也证明苏联想要消除中苏两国之间的交往障碍,其决心并不强烈。
邓公还坦言,自己已经80多岁,年纪也并不小了,并且也已经完成了所有出国访问的任务。但是,苏联可以成为他的例外。
只要苏联能从中协调,帮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在中越战争中做出明确的表态和行动,他就能破例到苏联的任何地方与戈尔巴乔夫会面。
到那个时候,中苏之间关系的主要障碍已经消除,他们面对面的交谈,也能更有意义地推动中苏关系的正常化。
归根结底,关系转变的关键点掌握在苏联人手中。他们不愿意做出改变,那口头上进行再多的表述,也毫无意义。
众人心知肚明,越南想要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而苏联对他们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其目的是阻碍中国向西方国家倾斜,通过挤压我国生存空间的方式,影响我国友好国家的正常发展。
这是苏联的政治阴谋,越南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既然苏联无法做出明确的表态,那这场战争只能打下去。
而通过十年对战,中国解放军粉碎了苏联的阴谋,也打破了越南称霸的美梦。
苏联的战略消耗随着战争的进行而不断加剧,他们即使有心想要对中国实行战略包围,最后恐怕也是无能为力。
打败越南不是最终目的,粉碎苏联的阴谋,才是更加长远的意义。
削弱对手,提升自己
除了粉碎苏联对我国的战略包围计划之外,中国打了10年的战争,还有其他收获。
从主观的角度来看,锻炼新一批解放军战士的作战能力,提升他们的军事素质,增强解放军部队的综合实力,这是相当有意义的结果。
要知道,在80年代,解放军队伍当中的许多战士已经不再是从前参加过血战的老兵了。许多年轻战士缺乏实战经验,年轻的队伍在训练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单纯的军事训练或者演练,很难把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只有通过实战来检验,解放军队伍存在的技战术、沟通、配合等方面的问题,才能更直观地展现出来。
战争结束以后,相关部门也能根据“错题集”,具体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弥补我军的短板,使解放军的战斗力更上一层楼。
此外,科技强军的道路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中央军委后来做出了大裁军的决定,减少了不必要的冗杂单位,对军队的编制与不同兵种的人数都做了更符合实际的调整。
比如炮兵编制增加,装甲车和导弹等高科技装备也有了对应的部队编制。这些改变,都让解放军变成了一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军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这是中越战争带来的一个完整的行为逻辑链条。
另外,中越战争也为柬埔寨的防御作战减轻了一些压力,给了他们一定的喘息的机会。
要想与中国持续对抗,越南需要足够的兵力来保证。当他们的留守兵力不足时,政府自然会从柬埔寨调取部分兵力。大约6个主力师都被他们调离柬埔寨,铺设在北部战场之上。
当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需要钱来支撑发展,也需要时间和稳定的环境来支持发展。
虽然打仗是一件费钱费力的事情,但如果战争的战略意义比金钱的经济意义更大,那这场仗就是值得的。
解决了越南,打压了苏联之后,中国的外部环境更加稳定,我们也迎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的机会。
十年战争消耗了越南十之八九的精力,他们就算是再想死灰复燃,怕是也没有那个能力。至于苏联,他们内部的经济和政治问题,也足够政府头疼焦虑了。
我们中国则抓住机会,全面发展,快速进步,进行对外开放的试点建设,并且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让经济在更为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让国家更有底气。
结语
战争是对国家资源的消耗,这一点当然毋庸置疑。
可即便如此,中越之间的战争,中国还是要打,而且还打了10年。因为相比起消耗来说,中国的收获更多,也更有意义。
邓公和领导人们做出的一系列战略决策,如今看来,实在是无比英明。
参考:
共产党员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的中美苏关系
北京晚报
《结构视角下美苏中越四角关系调整:1969-1979》 《青年文学家》2009期
中越战争中的苏联武装力量作者赵岩 《兵器知识》 2011年第2期64-67,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