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校葡萄酒课火遍87校!从节气到风土,国产葡萄酒如何撬动Z世代的万亿市场?这份白皮书说透了!

项目背景与核心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葡萄酒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追求健康与品质生活的象征。然而,当前中国葡萄酒市场面临两大核心矛盾:一是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葡萄酒文化的认知匮乏,多数人仅依赖品牌或价格进行选择;二是国产葡萄酒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进口酒仍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2024年由中国酒业协会与Tasting Panel(TP)品鉴小组联合发起的“龙行高校”葡萄酒校园公开课应运而生。


该项目致力于推动葡萄酒文化普及、产业联动和年轻赋能,覆盖全国87所高校(包括11所985院校、11所211院校及65所普通高校),结合中国二十四节气与葡萄物候期,设计12期主题课程,开展了625次课程,串联宁夏贺兰山、新疆焉耆、烟台蓬莱等九大核心产区,系统传递葡萄酒历史、酿造工艺、品鉴技巧及产区文化。通过校企合作与专家授课,项目旨在打破大学生对葡萄酒的认知壁垒,同时为国产葡萄酒品牌搭建年轻化营销阵地。

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市场机遇

为更好地推动葡萄酒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播与推广,为中国葡萄酒事业发展培养新生力量,促进中国葡萄酒的普及化发展,为广大葡萄酒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从而进一步落实“高品质、大品牌和强文化”的中国葡萄酒发展方向,遂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最终获得5834份有效问卷,分析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特征与潜力如下:

在消费能力上,79%学生月均支出低于2000元,葡萄酒消费集中于50-300元价格带,偏好性价比与社交属性(54%因聚会场景购买)。




在品类偏好上,71%首选啤酒,葡萄酒尝试率44%,整体而言,大学生更倾向选择低度酒。


在认知短板上,63%分不清“新旧世界”葡萄酒概念,50%缺乏基础品鉴知识,可见大学生对葡萄酒的了解较少,认知不足,葡萄酒知识的普及还有待加强。

对于非葡萄酒消费群体的大学生而言,除健康因素外,认知盲区与口感误区是阻碍其尝试的核心痛点。调研显示,39%的学生因缺乏葡萄酒知识储备而主动远离这一品类——文化距离感与专业门槛构筑的心理屏障,使葡萄酒在年轻群体中仍被贴上“高深难懂”的标签。更值得关注的是,干红的典型酸涩特征被普遍泛化为所有葡萄酒的刻板印象:未接触者往往将“酸涩”与“葡萄酒”划等号,却忽略甜型、半甜型及果香型产品的适口性优势。这种认知偏差导致潜在消费者尚未体验便形成抵触心理,进一步压缩了国产葡萄酒在增量市场的渗透空间。




在认知和消费渠道上,大学生对葡萄酒的认知触点呈现分散化特征:媒体广告和品鉴会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但整体偏好未形成显著集中趋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线下场景仍为购买行为的核心场域——过半的学生倾向通过大型超市完成消费,专业酒展与酒庄直采分列其后。这种“线上浅层触达、线下深度转化”的渠道分化,既折射出年轻群体对实体零售终端信任度与体验感的依赖,也暴露出葡萄酒行业在电商渠道建设与场景化营销上的短板。



问卷调查总结:大学生葡萄酒消费呈现低频化特征,认知壁垒与口感偏差是主要阻力——超六成学生因知识匮乏或误将酸涩等同于葡萄酒品质而拒绝尝试。消费场景集中于聚会与自饮,决策逻辑以品牌知名度为信任锚点,中等价位(50-300元)产品更受青睐,线上媒体触达与线下实体购买的渠道割裂凸显体验营销的迫切性。对国产葡萄酒而言,品质基础与品牌势能尚未形成共振:需通过精准内容渗透打破“巷子深”困局,以文化叙事重构年轻群体的价值认同。

因此,结合上述调查,国产葡萄酒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在产品创新上,可开发小容量、低酒精度、果香突出的产品,适配学生聚会与自饮场景;在文化营销上,以产区风土为核心,结合短视频平台(抖音、小红书)打造“中国葡萄酒地理”IP,强化年轻群体对本土品牌的情感认同;在体验经济上,推动高校周边酒庄开设研学路线,将品鉴与文旅结合,增强消费粘性。

行业挑战与战略建议

公开课的成功实践,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国葡萄酒文化的独特魅力,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改进策略。

▶ ▷ 现存问题

一是政策支持不足:课程开发依赖企业赞助,缺乏专项资金与教育部门背书,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二是学科壁垒:葡萄酒与历史、艺术等跨学科融合不足,文化内涵挖掘较浅。

三是品牌弱势:国产酒营销模式单一,国际竞争力不足,消费者对进口酒仍存品质偏好。

▶ ▷ 改进策略

一是政策赋能,积极与教育部等相关教育机构沟通,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师资培训与教材开发,将“龙行高校”公开课作为成功案例进行推广,鼓励更多院校参与该项目的开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是产学研协同,深化与各大院校合作,将葡萄酒文化课程纳入选修或必修体系,提供学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葡萄酒实验室”或“葡萄酒研究中心”,聚焦品种改良、酿造工艺优化等课题。

三是多元化推广,利用线上直播和线下品鉴会等活动结合加强宣传,与主流媒体、社交平台合作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校园竞赛吸引社会关注。

四是强化本土宣传,重点推广本土葡萄酒品牌,通过开展品鉴与营销活动、加强与国际品牌的合作与交流等方式提高本土品牌知名度。

五是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挖掘葡萄酒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涵,推动葡萄酒文化创新,推动葡萄酒文化与历史学、文学、艺术、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度。

未来展望:从文化破圈到全球引领

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仍未来可期,目前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年轻化趋势:Z世代对葡萄酒的“体验需求”将持续增长,品牌需通过元宇宙、AR等技术打造虚拟品鉴场景,吸引数字化原生代消费者,推出符合年轻人口味与消费习惯的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

文化输出:从本次公开课以“二十四节气”为叙事主线可以看出,将中国葡萄酒与东方美学结合来宣传葡萄酒文化效果极佳,塑造“风土即文化”的全球品牌形象是未来葡萄酒宣传的主流方向。

产业升级:区块链技术在酒类的运用较为成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全产业链溯源,解决品质信任问题,同时推动产区集群化发展。

“龙行高校”公开课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普及实践,更是国产葡萄酒行业重构“人、货、场”关系的里程碑。未来,唯有以“文化为魂、创新为刃、年轻为基”,方能突破进口酒壁垒,在全球葡萄酒版图中书写“中国风土,当惊世界殊”的新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