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旅游热度看着挺高,可民宿房东们却集体“破防”了!退订、爽约、反复横跳的订单,把不少人折腾得血压飙升,直呼“这生意没法做了”!
桂林的桃姨就是典型例子。她做民宿三年,向来脾气好,今年却被客人的“订单游戏”整到崩溃。有人早上订房,下午就退,晚上又订回来,第二天一早再退,把房间当抹布一样随意摆弄。五一前,桃姨看着订单响个不停,满心期待,结果假期前一晚,客人集体“放鸽子”。她把前台、保洁都安排好了,结果民宿里连个脚印都没留下。还有更离谱的,凌晨五点下单,她赶紧爬起来准备,七点就退了,八点又订,十点说可能中午到……桃姨气得直吐槽:“这到底是真人要住,还是平台给的AI幻觉?”




桃姨的遭遇可不是个例。大理的民宿老板,4月中旬就满房了,结果假期前三天退掉一半,最后入住率不到四成;厦门的房东也苦笑,说自己从接单的人变成了“陪跑员”。不少房东一开始还以为是同行恶意锁单,结果在行业群里一看,全国都在“哀嚎”,才发现这是整个行业的“灾难”。
为啥会这样?不少房东把矛头指向平台的“宠客机制”。以前是半小时无责退,现在改成当天18点前可免费取消,风险全压在房东身上。房东们就像剧组,不管戏有没有人看,演员、道具都得自己准备好,最后还不能抱怨。更让房东们委屈的是舆论反差:去年大家都在骂民宿涨价毁约,今年客人随意退订,却没人替他们说话。南京一位房东气得直拍桌子:“去年我们毁约上新闻,今年我们亏钱连句公道话都没有!”




可消费者也有自己的想法。有人觉得,行程临时变动很正常,房东不理解就是“不通人情”;还有人说,民宿服务跟不上,凭啥不能退订?这种矛盾越闹越大,房东想要稳定,顾客追求自由,平台又只站在顾客那边,民宿行业成了三方拉扯的“牺牲品”。
五一过后,房东们也开始想办法。有人想设置不可退、收手续费的规则,结果平台直接限流;有人想转战私域,又找不到稳定客源;还有人干脆“佛系”,只接熟客。但一算房租、水电,又只能眼巴巴等着线上订单。




现在的民宿生意,越来越像一场“心理战”。以前拼的是设计和服务,现在还得拼抗压能力。房东们渐渐明白:订单不一定是赚钱的信号,搞不好只是一场随时会破灭的幻想。这民宿生意以后该咋做,真成了大家头疼的难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