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强德育工作创新实践、深化校际间协同育人,构建“交流-研究-实践-成长”共同体,4月29日下午,广州市技工院校吴夏名班主任工作室、广州市名班主任何霞工作室、从化区名班主任周健工作室于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北校区携手开展“智慧赋能·共育未来”主题联合研修活动,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班主任们带来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来自三校的20余位资深班主任、德育专家及骨干教师齐聚一堂,通过“主题分享+沙龙互动”两大核心环节,围绕AI赋能、技术加持与技巧探讨展开深度交流,探索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创新路径。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活动伊始,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学生工作处陈育冬主任致辞,他介绍了学院市、校两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培育情况,并表示名班主任工作室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强化平台,也是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闪亮名片。最后他也期待三个名班主任工作室携手同心、共建共进,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学生工作处陈育冬主任致欢迎辞

▶主题分享:干货满满的智慧碰撞

三个工作室的骨干教师代表,分别从AI赋能德育、积极心理技术微应用、游戏化思维等三大前沿议题解锁育人新维度。

AI智教:技术赋能班级管理新范式

当教育遇上AI,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广州市名班主任何霞工作室成员陈威老师以《AI赋能班主任工作》为题,分享如何利用智能工具优化班级管理、个性化学生成长跟踪,并通过案例演示AI在德育评价中的高效应用,引发了与会教师的思考,问题一个接着一个,“python的指令怎么导入?豆包智能体怎么输入关键词?希沃白板的游戏怎么输入题目模版?德育方向的问卷怎么导出?.......”思维的火花不停碰撞,研修的第一个小高潮随之迸发!



广州市名班主任何霞工作室成员陈威老师作主题分享

心育赋能:激活师生幸福成长密码

“每天三件小确幸,真的能改变班级氛围吗?”广州市技工院校吴夏名工作室成员吴若琳老师以《按下生活消极键,激活人生幸福码》为题,拆解积极心理技术在班级情绪管理、学生抗挫力培养中的“微应用”魔法。她所展示的案例是工作室成员们在日常德育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经验累积,其中学生成长手账尤为打动人——从“同桌借橡皮”的细微感动,到“独立修复电路故障”的自信书写,见证积极心态如何在日积月累积淀为抗挫力。“这些心理微技术,既是学生的成长养分,也是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源。”她的分享为德育注入温暖的心理赋能逻辑。



广州市技工院校吴夏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吴若琳老师作主题分享

游戏化育:解码未来核心素养培养

“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你会为学生设计怎样的成长副本?”周健工作室主持人周健老师抛出的问题引发深度思考。她以《游戏力:AI时代班主任送给孩子的未来成长密钥》为题,结合实践案例,解读“设计思维+游戏化”育人模型,展示如何通过趣味化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协作力、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她带领老师们体验“生命竞争力”游戏,让老师们在“黑或白”“单赢或共赢”的策略选择中,亲身体验游戏化思维如何培养协作力与辩证思维。这种充满趣味性与创造性的育人方式,让在场教师直呼“打开了班级管理新脑洞”。



从化区名班主任周健工作室主持人周健老师作主题分享

▶沙龙互动:分组研讨的思维火花

在主题沙龙环节,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罗竹君德育名师团组成员史春鸣老师创新采用“世界咖啡屋”研讨模式,将教师们分成三组围绕典型案例展开头脑风暴:深入探讨家校社共育背景下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各组代表轮流展示,以“案例剖析+策略可视化”的形式,汇报成果,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价值。各组展示后,史春鸣老师带领大家共创共研,总结出沟通的关键要点:沟通前做好心理调适、明确目标;沟通中注重共情、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沟通后注重复盘记录、维护良好关系。这些实用的沟通技巧,为班主任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家校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小组头脑风暴讨论与成果展示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罗竹君德育名师团组成员史春鸣老师小结沙龙研讨成果

这场持续3小时的研修,不仅是理念的碰撞,更是行动的起点。正如何霞老师在总结时所说:“当AI技术的理性与教育的温度相遇,当游戏化思维与积极心理碰撞,我们看见的是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无限可能。”吴夏老师则强调:“工作室联动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班主任从‘经验型’迈向‘研究型’‘智慧型’的共同成长。”





两位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分享

活动尾声,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科副科长黄廷勋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期待未来三个工作室能保持联动,在资源共建、联合攻关、班主任结对等方面深入合作,助力班主任不断成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