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油价,说涨就涨,一箱油动辄五六百,真的是越加越心疼。

照理说,这种时候,“开着更省的车”,应该越来越吃香才对。

可你发现没——那些当年火遍全国的“油改气”车,如今却销声匿迹了。

尤其是在大城市,别说“油改气”的车了,连加气站都越来越少见了。

说来也是奇怪:明明便宜、省钱,为什么偏偏没人用了呢?



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觉得,是“不够省钱”,才被新能源淘汰了呗。

但问了几个当年真用过“油改气”的老司机,答案却让人意外:

因为论省钱,它真的不差!

你要知道,十几年前的油改气车,一公里成本差不多两毛左右,

比起现在的插混、增程,来说——不输!甚至还便宜点!

说白了,只要你不是开的纯电车,“油改气”的使用成本是足够低的,甚至某些时候,还低于增程。

但即便如此,因为一些硬伤的出现,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放弃”!



首先,就是特别不安全。

说白了,现在电车再怎么被吐槽,好歹是正规车企造的:

全车都有完整的结构验证、热失控测试,甚至还在搞“电池车身一体化”,各种被动防护都拉满了。

可“油改气”呢?九成都是非法改装的,安全隐患比电车严重多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油改气的“储气罐”,它压根没地方安,只能塞在后备箱。

你想想,一个高压易燃气罐,就那么赤裸裸躺在你屁股后面,平时开着是省油了。

可一旦遇上追尾、或者强挤压,分分钟就是一场灾难。



不信你看——

2021年2月,长春街头一辆面包车就因为天然气泄漏,刚一打火就直接爆炸,司机严重烧伤,几秒钟前还在正常开车,几秒钟后连车壳都炸变形了。

更早的时候,2009年四川也有一起惨剧:

一辆改装天然气的出租车被追尾,后备箱的储气罐爆炸,当场导致司机死亡。

你说这样的风险,是省得起的钱吗?

也正因为如此,早在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就明确发文:要对油改气车辆加大监管,明确过渡期后不得再上路行驶。

考虑到这点,所以“油改气”逐渐变少了。



此外,“油改气”的故障率还很高。

说白了,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烧气车”,其实都是“半路出家”。

它们原本是烧汽油的车型,后天被强行改成烧天然气。

可问题是——天然气和汽油压根不是一个“脾气”。

你别看都是能让车跑起来的燃料,但两者在点火温度、燃烧速率、所需空燃比上,全都不一样。

就像你原本养的是只猫,非要按照狗的方式去训练它——能用,但用得别扭。

结果就是,发动机毛病不断。



过来人总结得特别直白:

“抖动、启动难、积碳快、气门烧、缸体伤……啥毛病都有!”

尤其是一段时间后,很多油改气的车都会出现发动机气门烧蚀、气缸拉伤的现象。

到最后你会发现:

发动机撑不了五年,就得大修;

修起来比买个新车都肉疼——当年省下的气钱,全用来修车了!



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

也正因为“油改气”这套系统本身设计就不合理,连带着保养成本也高得离谱。

怎么说呢?

简单讲,整套天然气系统,看上去就加了个储气罐、几根管子、一个电磁阀。

其实里头用到了大量的橡胶件、塑料件、密封垫圈……

可别小看这些“小零件”——

天然气是高压存储,系统一旦不严密,就可能泄漏,危险性比你想的要大得多。

所以这些橡胶、塑料部件,必须频繁更换、定期检查。

而且麻烦的是,这玩意不像轮胎、刹车那样,能靠“公里数”算寿命。



它是按时间老化的!

哪怕你车停在车库不动,三年时间一过,该换还得换。

再加上这套系统大多是“非原厂改装”,工艺粗糙、标准不一。

一旦出现问题,维修保养只能找个别专门的门店,价格高不说,关键是:

出了问题没人兜底!

你想想——省钱是为了省心;

可结果开着开着,动不动就得多花一笔修理钱、检查钱、换件钱……

这种“羊毛出在狗身上”的使用体验,真不是谁都愿意长期忍受的。

于是乎,这又给了“油改气”致命的一击!



总的来看就是——

“油改气”虽然便宜,但它省下来的那些油钱,早就被安全隐患、维修成本和使用麻烦抵消干净了。

特别是在电车成本越来越低、充电越来越方便的今天,它这个“中间方案”,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再加上加气站稀少,充气也不方便,自然看不到这种车了,不是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