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教师岗位被视为铁饭碗,备受追捧。

可如今,风云突变,一股“缩编潮”正悄然袭来。

从江西万年县暂停英语教师招聘,到多省份开展教师“选调”“县管校聘”等举措,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危机?

言叔深挖发现,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正让教师这一传统铁饭碗摇摇欲坠,一场教师行业的大变革,似乎已不可避免。



近年来,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带来的连锁反应正逐步显现,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领域。

以江西万年县为例,2020-2023年,当地中小学专职教师人数上涨1000余人,可到了2025年,却突然宣布暂停英语教师招聘。

原因很简单,生源大幅减少。2020年,万年中小学学生有77470人,到2023年就下降为65784人,减少了1万余人。

从全国范围来看,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2017年开始,全年人口出生数持续下降,2018年比上年减少200万人,2020年、2021年也都比前一年减少200万左右。而专任教师人数却在不断增加,2018年为1672.85万人,到2023年,已经高达1891.78万人,短短五年就增加了219万人。

有学者预测,到2035年,全国小学教师可能过剩150万,初中教师过剩37万,义务教育阶段近200万教师面临过剩情况。

如此严峻的“供过于求”局面,使得教师岗位的竞争愈发激烈,铁饭碗的稳定性大打折扣。

生源减少、教师过剩的直接结果,就是学校关停潮的出现。

2022-2023年,全国共有2.04万所幼儿园关停,2023年,全国更是有5600多所小学关停。

有学者预测,到2035年,全国小学、初中需求数分别为9.28万和4.79万,较2020年分别减少5.14万和0.38万。

学校数量减少,教师岗位自然随之缩减。

虽然目前关停的学校以民办居多,但公立学校教师也已感受到寒意。

2025年,福建、山西、安徽等十余个省份纷纷开展“选调”“县管校聘”“交流轮岗”等措施。

在江西南城县,面向全县乡镇在编教师公开选调55人至县直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全县有超过140位老师踊跃报名,大家都敏锐地嗅到了饭碗不牢固的气息,开始主动探索出路。

而那些未能主动寻找出路的教师,可能面临被动调整,如赣州市赣县区将部分农村小学老师转岗至农村中学任教,丰城市从城乡小学选调老师至城区初中任教。

更严峻的是,一旦在“县管校聘”等筛选中未找到岗位,就可能面临分流。

在这场教师岗位的危机中,县域教师最先受到冲击。

2010-2020年,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整体接近90%,低线地区流向高线城市成为大势所趋。成年劳动力集体奔向大城市,导致县域生源难以保证,生源危机也最先从县域层级蔓延开来。

以万年县为例,出生人口从2008年的7934人下降到2024年的2478人,大幅减少70%,这使得当地教育生态发生巨大变化。

不仅是万年县,许多县域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在人口结构失衡的大背景下,县域教师的岗位稳定性受到严重挑战。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吸引力不足,优秀教师不断流失,留下的教师又面临着岗位缩减的压力。

而且,县域学校的关停并转速度往往更快,教师的调整也更为频繁,他们急需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新出路,否则,曾经被视为铁饭碗的教师岗位,可能随时不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