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叔蹲在村口老槐树下抽烟,手里攥着刚收到的政策传单直皱眉。村头广播里反复喊的新规,让好些人心里犯嘀咕——宅基地咋突然变了天?清明前后那场雨刚过,田里的麦苗正拔节,可村里关于宅基地的争论比春雷还响。
先说这宅基地的门槛,如今像安了道铁闸门。文件里明明白白写着,城镇居民甭想再到农村买房子、占宅基地,退休干部也不能随便回乡圈地盖房。
有人觉得可惜,说城里亲戚想回来养老没地儿了;可更多农民拍手,说早该这样,不然村里的地都被外人占了。
浙江有个村子就吃过亏,前几年城里人扎堆来买老宅子,把地价炒得老高,本村人申请宅基地反倒没了地。闹得最凶那回,俩村民为块宅基地差点动起手,最后还是靠政策才平息下来,你说这乱子不防能行?
现在政策重申“严禁”,等于给农民的“保命地”加了把大锁,非本村集体成员,想都别想跨进这道门。
可政策不光是设禁区,也给农民开了增收的新路子。那些家里有闲置宅基地的,现在能出租、能入股、能合作,把空房子变成“钱匣子”。
山东有户人家把老宅改造成民宿,第一年就收了5万块租金,比种三亩地还强,这事在周边村子传得沸沸扬扬。
还有地方搞起了宅基地入股,农民不用出钱,年底直接拿分红,这在以前谁敢想?最让进城农民挂心的,是宅基地退出的新说法。现在政策允许自愿有偿退出,进城落户的人要是愿意放弃老家宅基地,能拿到一笔补偿款。
河南有个试点村,退地补偿最高每亩能给到15万,好些在城里站稳脚跟的村民,都琢磨着是不是把老宅子退了换钱。
但也有人犹豫,担心退了地就断了后路,毕竟“根”还在农村,这取舍可不是小事。争议声里,有几个细节得拎清楚。比如户口迁出的农民,要是老家房子还结实,依旧能凭着“地随房走”的原则接着用宅基地,可要是房子塌了没及时修,地就可能被收回。
还有超占面积的情况,现在得每年缴使用费,虽说钱不多,但拖着不交可不行,村里已经开始登记丈量了。我个人觉得,这一轮宅基地改革,说到底是给农民确权、赋能、防变。以前总有人打农村土地的主意,现在政策把红线划死,把实惠摆明,农民心里透亮多了。
但也得提醒大伙儿,政策落地有个过程,该确权的赶紧去确权,该申请的别磨磨蹭蹭,村里的通知比啥都实在。地是农民的根,宅基地就是窝里的窝,政策变来变去,核心还是护着咱农民的权益。
不管是禁止外人占用,还是鼓励盘活闲置,都是为了让土地发挥更大作用,让农民得到更多好处。至于那些还在观望的乡亲,别等了,赶紧把政策吃透,该办的手续办起来,别到最后错过了红利期。你问未来宅基地还会咋变?
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错不了——守住宅基地,就是守住咱农民的家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