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老张蹲在瓜架下抽旱烟,竹竿压弯的影子在地里晃荡。旁人瞅着他稀疏的瓜蔓直摇头,都说秧子不旺准是缺肥,老张却笑出满脸褶子。



去年他那丝瓜架压成扁担,摘瓜得爬竹梯子,秘诀全在“饿着根养着蔓”的土法子里。咱先讲育苗的狠劲,铁锹得杵进二十公分深的土坑。

坑底铺层发酵的羊粪鸡粪,撒把灶膛灰再盖薄土,这叫“地下藏粮”。山东老王照这法子育的苗,根茎比普通种植粗两指,扎根跟田鼠打洞似的往下钻。再说掐尖的火候,主蔓长到半人高就得下狠手。

地肥的50公分掐顶,地薄的等到70公分,断口要卡在“骨节眼”上。河北李大姐头回下不了手,结果侧枝疯长却结瓜少,第二年咬牙掐尖,单株结瓜从8个涨到22个。



整枝疏果更得狠下心,主蔓一米以下的侧枝花苞全摘净。

老陈头起初心疼小瓜纽,一个月没舍得摘,后来瓜蔓疯长却结不出大瓜。狠下心摘了三十多个“奶娃娃”,后来结的瓜个个尺把长,直得像尺子量过。

追肥得掐准“黄金时辰”,花开满架时用磷酸二氢钾加流体硼。十天喷一次,连喷三回,叶背喷透了,养分全往嫩瓜里钻。南北方还得变通,北方春播要提前育苗,跟哄孩子似的护着小苗。



南方得沤透粪肥,让肥力慢慢渗进土里,急不得。

刘叔去年靠这四招,三十株丝瓜摘了四百多斤,三轮车拉了三趟赶集。有人纳闷:为啥别家藤蔓疯长却结瓜少?老张说,根扎浅了光长叶,养分全被虚耗了。

就像人吃饭,光长膘不攒劲可不行,丝瓜得把劲攒在结瓜上。老话说“疼孩子别喂糖,疼丝瓜别留秧”,这话真是在理。您别看这法子狠,实则是给丝瓜存后劲,根饿着点,蔓才能壮。



有人不信邪,觉得秧子旺才是好,结果支架没压弯,瓜却稀稀拉拉。这里头的门道,全在“舍”和“得”之间,留太多侧枝,反而坏了收成。

我个人认为,种丝瓜就像过日子,不能只图表面热闹,得把根基扎稳。

现在不少乡亲盯着藤蔓长势,却忽略了根系深浅,这可是个误区。



您今年要不试试老张的法子?

保准支架弯成扁担,摘瓜得备竹梯子。丝瓜种植的学问,就在这看似狠心的管理里,狠下心才能有好收成。至于具体咋操作,各人地块肥瘦不同,还得灵活调整,多跟老把式取取经。

说到底,种地没捷径,讲究的是摸清作物的性子,顺着它的脾气来。您说是不是这个理?今夏咱就试试“饿根养蔓”,看看收成能涨多少。

丝瓜就像过日子,狠下心来舍小留大,收成才能压弯扁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