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有一副围棋,装棋子的盒子是用整块红木挖的,不知年代但一定是件古董,因为棋盒上已经有厚厚的一层包浆。棋子则是云子,古称“云扁”。

我父亲张牧石非常珍爱这副围棋。闲暇之时,常和我母亲摆上一盘。当时我太小看不懂,觉得没有什么好玩,甚至还感到有点枯燥,因为他们一盘棋要下一两个小时。那时吴玉如先生常来我家,偶尔也会和我父亲下棋。我经常站在一旁看,久而久之就看出门道来了。于是就产生了兴趣。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求父亲教我下棋。父亲说:“我棋艺不精,只是随便玩一玩,如果想学,改天吴爷爷来,请他教你,他下得好。”我高兴极了,因为总看,基本下法我已掌握,但需要高手点拨才能提高。



六十年前夏,吴玉如书张牧石词



张牧石词:吴玉如先生九十诞辰

没几天吴老来我家。我又是斟茶又是倒水的,围着吴老转。他笑着说:今天你这闺女怎么这么勤快。他和父亲说话聊得带劲,我却着急,直朝父亲使眼色,无奈,父亲只好说:请吴爷爷教教小女下围棋。想不到吴老很高兴,爽快地答应了。我立刻取出了围棋,恭恭敬敬请他上座。我们一边下,吴老一边讲,对每一招棋讲得都很细致,因为是初学,布局虽重要,但好理解。中盘杀因局面千变万化则需要心细加果敢。而我既不心细又缺乏果断,缩手缩脚下得很局促。终局后,吴老语重心长对我说的一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围棋是能锻炼你坚韧不拔的精神、增强斗志的游戏,所以你不要手软,要凡一当争,不要惧怕比你强的对手。”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哲理,不只是在下棋上,在生活中其实很多事情的处理上都可以用上这一信条。特别是面对困难时你没有信心,没有尽一切努力的韧性和决心,困难就会被放大。可如果你胆大心细,并且敢于藐视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所以吴老的这句话,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他使我不断挑战自己,去学习很多东西。



张牧石带女儿张秀颖游颐和园,偶得“零瓦碎砖”向吴玉如索和



吴玉如为张牧石书“梦边双棲图”

那时候,每次张伯驹爷爷来天津我家,一定会和吴老下几盘围棋。每当这时,都是我学习的好机会。他们二位下棋时,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吴老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很认真,凡一当争全神贯注于棋上,每落一子都要深思熟虑,非常谨慎。而张爷爷则是闭目端坐,一只手在下巴上不停地摸索,试图揪下所有摸到的小胡子茬。这是他的招牌动作,很经典。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思考时的下意识动作。

去年张爷爷外孙女楼朋竹女士(我少年时的闺蜜)来津,我提到张爷爷这个动作时,我俩还发出会心的微笑,感到特别亲切,仿佛一下又回到了那个年代。每当吴老落下一子后,张爷爷都迅速睁开眼看一下,并随即放上一子。他下棋落子快,显然早已成竹在胸。二位都是手谈高手,经常是互有胜负。

他们下棋很安静,从不交谈,专心致志也从来没看过他们有争执,非常有君子风度。因此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棋内棋外的东西。于我的人生有很大裨益。如此近距离地观看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下棋,至今想起来,仍感到此生有幸,福缘独厚。


张伯驹先生和潘素

张伯驹(1898—1982)原名张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中国近现代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

建国初期,张伯驹将西晋陆机《平复帖》、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帖》等百余件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氍毹纪梦诗》《氍毹纪梦诗注》《洪宪纪事诗注》《乱弹音韵辑要》《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等。


张牧石先生

张牧石(1928—2011)字介盦、又字扬斋,号邱圆,别署月楼外史、麋翁、眉翁、月城吟客、临平外史,室名茧梦庐。

为当代词坛巨擘,金石大家,博涉书法、戏剧、舞蹈、武术诸艺。从寿石工游,与张伯驹交厚,与寇梦碧、陈宗枢并称津门词苑三家。曾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诗词社顾问、天津书法家协会顾问、天津海河印社顾问、天津印社顾问。著有《茧梦庐诗词》《篆刻经纬》《张牧石印谱》《张牧石诗词集》《张牧石艺略》等。

(本文作者张秀颖,系张牧石先生次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