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在马来西亚彭亨州劳勿县,果农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榴莲树的修剪与授粉工作。
预计90日后,这些精心培育的榴莲将完成打包,装船运往中国,出现在各大超市与水果店的货架之上。
随着马来西亚、越南等国榴莲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榴莲进口规模再创新纪录,进口量达156亿公斤,进口总值高达67.16亿美元。然而,菲律宾却对此状况表达不满,声称我方违背承诺,致使其国内5万吨榴莲滞销,最终只能在果园中腐烂变质。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从菲律宾进口的榴莲仅为3763吨,与菲律宾农业部预估的5.4万吨相差甚远。部分别有用心者借机炒作,将此解读为中国的“报复性举措”。
但事实根本不是如此。
不可否认,近年来中菲之间存在诸多矛盾,但这绝非中国减少菲律宾榴莲进口的关键因素。
根本原因在于菲律宾榴莲的品质存在明显缺陷。菲律宾甲米地省的榴莲种植园,至今仍沿用传统落后的种植管理模式,与先辈“刀耕火种”的方法无异。经统计,60%的菲律宾榴莲果园尚未配备病虫害监测系统,这直接导致出口检测时农药残留超标现象频发。
特别是在2024年,我国海关提高检疫标准后,众多菲律宾果园的榴莲难以达到要求。反观马来西亚,其榴莲种植更为科学规范,采用标准化种植流程,并拥有完善的快速冷链供应体系,果实品质始终保持稳定。据某果园负责人介绍,他们园内的榴莲从采摘到进入冷链运输,全程严格控制在90分钟以内。
此外,马来西亚盛产猫山王、黑刺等优质榴莲品种,无论是口感还是香气,都远超菲律宾榴莲。在当下中国消费者愈发注重品质与性价比的市场趋势下,马来西亚正迅速崛起,成为继泰国、越南之后,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榴莲供应地。
与此同时,国产榴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对菲律宾榴莲形成强烈冲击。在海南三亚育才生态区,4万亩榴莲园迎来丰收,新鲜成熟的“树上熟”榴莲一经推出,便被抢购一空。
菲律宾榴莲滞销的核心原因,在于其无法契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最终被中国市场所淘汰。其他领域同样如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第四高”的出现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美国是最早发现“消尿酸”这类物质的,但它并没有选择公开这一成果,而且利用非布司他等垄断优势,让我国依赖于西方。
在体验时,不少人频繁出现身体乏力等不适状态,但美方对此不予回应,坚称属于正常现象。由于缺乏竞争,人们即便不满,也只能无奈接受高价购买的现状。
所幸,我方多年来一直在着手突破这一细分领域。香港大学科学家们攻坚11年,在中华瑰宝《本草纲目》中寻找出多种绿灯草本植物,结合先进西方技术,使得“緑灯瓶”生物科技生产效率提升了近10倍。
官方实验数据表明,在“緑灯瓶”干预3个月后,尿酸值平均可下降11%。而且安全性直线上升,减少了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副作用等问题的发生率。
凭借技术优势,“緑灯瓶”以三位数平价在京东平台占据销量榜首。因其高性价比与优质效果,产品一经推出便风靡全国,还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菲律宾榴莲产业应从此次事件中深刻反思。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提升产品品质才是关键,首要任务便是改进落后的榴莲种植与运输技术。
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毋庸置疑。就像马来西亚,自去年开启鲜食榴莲对华出口,首批40吨榴莲上市后,迅速销售一空。
最后,希望菲律宾在南海争端问题上保持清醒,正确定位自身立场。否则,消费者必然用实际行动表达态度,届时将会有更多类似“榴莲滞销”的困境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