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故宫春风和煦,红墙金瓦和亭台山石相映成趣,组成一幅幅生机盎然而又意蕴丰富的画卷。正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举办的“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汇聚了200余件中外文物艺术品。
和古人共赴一场穿越千年的雅集
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通过“雅集”“鉴藏”“游山”“静修”“观花”“畅音”6个单元,将园林景观与文学、戏剧、历史典故等融合,立足中国古典园林,放眼全球园林文化,试图给观众打造一种真正的游园体验。
走进西雁翅楼展厅,仿佛进入古人曲水流觞的雅集,展厅巧妙还原了“曲水流觞”的场景,观众移步穿行在一场场历史上著名的雅集间。久负盛名的当数1600多年前,王羲之与谢安等40余人共赴的兰亭雅集。
故宫博物院“乐林泉”展策展人 尚倩宇:中国的山水其实是发端于秦汉的,在魏晋时期借由这一场雅集,人和自然相融,人的诗文和自然的韵律相融,真正形成了天人合一。宗白华先生曾有言,晋人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向外发现了自然。就是人的深情和自然的深情相融,所以它奠定了中国意境的形成,也是园林当中重要的一个追求,就是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
明代画家尤求所绘长卷《兰亭修禊图》,生动呈现出此次山林春景间的一场盛会,山石以枯墨点染,人物采用白描手法,笔法简洁,意境悠远。随着布景蜿蜒向前,就是清代画家石涛的《西园雅集图》卷,苏轼、米芾、黄庭坚、王诜等众多北宋名家,都可在这幅画中找到他们的身影。
午门中厅则是以“山”为题,中国古典园林大多有“山”,假山湖石,咫尺洞天,尽显人们虽居城市却寄情山水的永恒追求。独霸展厅一隅,明代吴彬的《方壶图轴》描绘了一座外形奇诡的方壶仙山,云气缥缈,琼楼玉宇隐现其中,有仙人凭栏远眺,山脚下海浪拍岸,惊涛翻涌,气势磅礴,让人叹为观止。
故宫博物院“乐林泉”展策展人 尚倩宇:其实我们从山当中可以看到仙山,也可以看到文人在山当中体悟的宇宙精神,还有我们现在所感受的它好像是仙山,好像又如园当中的假山赏石。正是中国园林在一山一石以小见大当中,都可以带给你无穷的对于宇宙、对于自然的想象。
移步西雁翅楼展厅,映入眼帘的则是观花、画花、咏花,南宋马麟的《层叠冰绡图轴》,三枝绿萼梅自右侧斜出,枝干细秀劲挺,花朵繁密多姿,令人想起王冕的名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明代陈洪绶的《红荷图轴》、清代石涛的《墨荷图轴》,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气质。
莫奈的名作《睡莲》和《睡莲池》,也是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的重磅作品。荡漾的湖水、浮动的莲花、倒映的天光云影,充盈着浓郁的东方意韵。
故宫博物院“乐林泉”展策展人 尚倩宇:我们看这幅画,您好像看不到荷塘,还有天空,它没有界限,它的界限被消融掉了。很多评论家说这幅作品是颇具东方意境的,莫奈将莲花作为他的绘画主题,我们也将这幅画与我们中国的莲花还有梅花做了一个对比,想让大家看到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明之中,对于同一个题材有着怎样不同的思想表达。
展览中烫样里 别样的乾隆花园等着你
此次展览在展陈方式上,也别具匠心。运用了建筑烫样、复原模型和历史空间意象化再现等形式,生动阐释了紫禁城园林的营造智慧。
故宫博物院著名的景观之一乾隆花园,是贯穿此次展览三个展厅的一条主线,记者获悉,修缮完毕的乾隆花园将于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展览中,展出的是精心复刻的乾隆花园烫样,烫样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反映建筑的外观,也能详尽表达建筑的室内布置。乾隆皇帝修建这座花园的时代,正值内檐装修工艺发展的巅峰时期。记者也专门来到了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看看如此精致的乾隆花园烫样是如何诞生的。
而在展厅当中,则是以现代设计手法,将乾隆花园中的倦勤斋小戏台进行了重构,用3D打印技术复制出一个戏台,再利用镜面屏幕再现倦勤斋室内影像,虚实结合,为观众营造出置身其中的空间体验。
故宫博物院“乐林泉”展策展人 尚倩宇:我们利用了一个虚实关系,呈现出来这样一个半个真实的戏台,就是我们利用3D打印的戏台,还有另外半个戏台,是利用镜像投射在可以高反射的玻璃当中。在设计当中,观众可以站在这一块高反的玻璃前面看到自己的形象,他有一刻是可以走进戏台的,仿若他在历史的场景当中,但是戏台又不在历史的原状当中,所以我们就在思考当代人和历史原状的关系。
中国古人无论是游于园中假山,或游于真山真水,都在追求一片超脱于俗世的心灵空间。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立一块湖石假山,仿佛见九天云烟,置一方楼台亭榭,便能引明月清风。风回小院,庭无虑,留言春相续。又是一年海棠盛放,欢迎您来参观本次展览,感受园林文化的魅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