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关税战陷入僵局,白宫内部上演了一出极具象征意味的人事地震,华裔国家安全顾问亚历克斯·王(黄之瀚)被特朗普政府突然解职,其上司迈克·华尔兹则转任驻联合国大使。

这场看似寻常的人事调整背后,是作为中国全面反制的直接后果,而黄之瀚的离场,既是特朗普寻找“替罪羊”的无奈之举,也标志着其“知华牌”战略的破产,以及少数族裔精英在权力游戏中的身份困境。



极端反华的“政治投名状”

黄之瀚的崛起充满矛盾色彩,作为移民三代,其父母从广州移居香港后再赴美国,他却以极端反华姿态切入共和党政坛。

这位哈佛法学博士、香港移民之子,通过一系列激进对华政策表演,向美国极右翼势力递交了一份血色“投名状”,用最尖锐的反华言论切割血缘纽带,以换取白宫决策圈的入场券。



公开鼓吹中美“必有一战”、主张“冷战+热战”混合策略,甚至将稀土管制视为“对华绞杀”的核心工具。

黄之瀚的政治轨迹始于对族裔身份的刻意剥离,2018年以国务院亚太副助理国务卿身份“窜访台湾”,成为《台湾旅行法》生效后首位访台官员,其言行早已超越外交框架。



推动美台官员互访制度化、公开宣称“中美战争不可避免”、力主对台军售升级至进攻性武器,这些举措不仅激化台海危机,更将个人政治野心暴露无遗。

通过制造“中国威胁论”的极端叙事,向美国极右翼证明“忠诚纯度”,《纽约时报》曾警示他是“特朗普政府中最危险的鹰派”,而危险的本质,恰在于其以华裔身份实施的“精准反华”更具象征杀伤力。



而特朗普也是看中了其华裔身份的,意图打造“了解中国弱点”的招牌,选择任命其为国安会副顾问,成为白宫罕见的鹰派华裔代表。

然而黄之瀚的激进言论未能转化为实质成果,关税战中,中国对美国农产品、波音订单及稀土供应链的精准反制,反而使美国经济陷入自伤困境。



现在当特朗普亟需“战果”时,这位“反华急先锋”反而成为政策失败的替罪羊。

稀土断供与供应链绞杀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重启关税战以来,始终以“对等反制”为筹码,试图迫使中国在贸易领域让步,然而中国的应对策略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韧性。



近期中国商务部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击美国科技与军工命脉,稀土作为芯片、导弹等高端制造的核心材料,美国70%依赖中国进口。

中国管控稀土出口后,美军武器交付周期延长、成本飙升,特朗普引以为傲的“军事威慑”陷入瘫痪,与此同时,中国暂停采购波音飞机、加征美国农产品关税,迫使特朗普政府内部矛盾激化。



经济学早有定论,关税成本大多最终会转嫁,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贵了,要么企业利润缩水,要么涨价,最后还是美国消费者买单。

有估算显示,普通家庭一年可能因此多支出两千多美元,而美国现在国内的通胀压力,与此脱不了干系。



更尴尬的是,贸易逆差似乎并未如愿下降,有报道称,逆差额反而一度冲高,摸到了四千多亿美元的水平。

这源于全球供应链盘根错节,加征的关税可能打击了使用中国零部件的美国企业,像英特尔这样的公司,成本上去了,产品价格恐怕也得跟着动。



而有些跨国公司,比如英伟达、AMD,或许干脆把部分生产移出中国,以此绕开关税壁垒,这种“挪腾”虽符合商业逻辑,却未必能让制造业回流美国。

反倒让自家企业和民众感受更深切,连马斯克这样的商界代表,据称也私下表达过担忧,希望政策能缓和些,别冲击了特斯拉、SpaceX的供应链稳定。



特朗普的“替罪羊逻辑”

黄之瀚的激进路线实为白宫权力生态的产物,2024年特朗普重组内阁时,华裔背景本是其政治劣势,他却以比白人同僚更激烈的对华姿态完成“逆势转正”。

这种策略背后,是极右翼对“非白人精英”的深层猜忌:即便他切割家庭联系(如被劳拉·卢默指控“与中国利益勾连”),仍需在反华立场上“超额表演”以抵消种族身份的“原罪”。



然而当沃尔兹“信号门”事件引发国安会清洗时,黄之瀚的“忠诚度”终被极右翼内部审查击碎,20名官员因“不忠名单”下台,他成为这场种族主义猜忌的牺牲品。

这份“投名状”折射出美国外交的深层异化,反华已成跨党派共识,但“表演忠诚”的尺度需不断突破底线,黄之瀚的免职并非因其政策失败,而是权力核心对“忠诚纯度”的周期性校验。



接任者鲁比奥身兼国务卿与国安顾问,标志着特朗普将外交决策权进一步集权化,而黄之瀚的“进攻性反华”策略,实则服务于总统的短期政治利益,以“大国竞争”为名裁撤国务院132个机构,资源集中于制造对抗叙事。

黄之瀚的免职,正是这一反制链条下的直接牺牲品,当“反华强硬”无法掩盖经济痛感时,华裔身份反而成为转移国内压力的最佳靶子。



黄之瀚的结局,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运作逻辑,利用族裔身份制造对立,再以“忠诚度”问题甩锅危机,发布会上,特朗普面对华裔记者蒋维佳的疫情质问,蛮横转移话题至中国,折射其面对国内问题的无力感。

黄之瀚的免职,与华尔兹因泄密事件被调任联合国大使形成对比,前者因政策失效被抛弃,后者因忠诚问题遭冷处理。



这一双重标准,凸显出了特朗普将华裔官员视为“可消耗工具”的想法理念,既利用了其身份的制造反华舆论,又在危机时以种族标签转移着责任。

黄之瀚离场后,白宫再无华裔高层,标志着特朗普“知华牌”彻底失效,然而中国稀土管制已迫使美国企业转向东南亚采购,但越南、柬埔寨等国产能有限,特朗普“全球供应链重组”计划陷入僵局。



甚至有经济学家预测,若稀土断供持续半年,那么美国国防预算将超支300亿美元,军工复合体或引发内部反叛。

而在此背景下,特朗普的“对等关税”策略恐加速其政治崩溃,6个月后,美国通胀将突破8%,选民压力或迫使其提前终止关税战。



结语

黄之瀚的“反华投名状”最终沦为政治弃子,印证了“香蕉人”困境,既不被故土认同,亦无法真正融入权力核心,其悲剧性在于,以极端姿态切割文化根源,却反被体制利用为消耗品。

中国稀土绞杀的成功,不仅打击了美国经济,更撕开了特朗普政府“反华表演”的虚伪面纱,当权力游戏需要祭旗时,任何身份标签都可能成为祭坛上的牺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