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起来就看到一则消息,说川普决定对外国制作电影征100%的关税

然后就有一大堆人说川普穷疯了,这点小钱还能看得上;有的人还说是因为某电影的制作水平提高了,让他们颤抖了。

的确,美国电影业放眼全球都是领先的,领先的不仅仅是制作水平,更是它的市场机制。

查了一下,美国电影与别国的电影业不同的是它的机制,比方说有三大工会(演员工会、编剧工会和导演工会),还有强制分账比例(编剧可获得票房1.2%分成)、最低工资标准(新人编剧周薪4,843美元)。

这些工会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是真敢干的。

除此之外,还有首周分账比例,制片方拿60-80%(对抗影院垄断)‌递减规则‌:第4周制片方分账降至30%,刺激影院长线排片。

对于电影衍生品也是充满商业化的,更重要的一点就是MPAA分级制,其实就是变相封杀艺术影片,目的就是让商业片和艺术片达到平衡。

总之,“商业”是美国电影重要的规则,因为商业二字里含有契约精神,商业能让市场充满活力,商业能保障大家都有饭吃。

而一些地方的电影,说是投资百亿规模,其实明星拿走了大部分,导演获得的更多的是光环,而底层的演员只能说是打工,能糊口就不错了。

这也就是很多小演员长期没有工作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横店影视城里的群演现在的工作都很差,很多人生活都成了问题,如果你连生活都保障不了,拍出来的影片质量会有多高?



现在再来说一下,为什么美国对外国制作的电影加征关税。

其实这与小包裹加征关税的道理是一样的。

并不是说外国制作的电影水平超过了美国,让美国电影业受到了重创,比方说某动画片在美国的票房创下新低。

而是真正出身商业的人都会明白,早期的创业是非常艰难的,可以说每一分钱都会关乎到生死。早期的财务习惯会渗透到企业的骨子里。

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早期亲自开旧皮卡选址,用二手货架开店,省下的小钱转化为扩张资本,宜家创始人坎普拉德要求员工双面打印,这种细节管控后来演变为供应链端的极致成本优化(如平板包装节省运输费)。

虽然说川普出生并不是白手起家,可是作为很多家公司的CEO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卡耐基有一个思维:小钱杠杆思维——在资源有限时,1美元的边际效用极高,可能撬动百倍回报的业务突破点。

所有伟大的企来都是由无数微小的价值点一个一个叠加起来的。

什么道理?

以2023年为例,电影业全年的收入是490亿美元,而进口电影的收入是90亿美元,占比18%,可是电影业可以解决很多就业人员,就好莱坞制片厂而言,2023年可以直接解决87万人就业,而衍生品(主题公园等)可以解决200多万人就业。

光是就业这一项就不得不让任何一位坐在这把椅子上的人深深地思考一下,更别说二度上位的川普了。

很多人光看见电影的收入,而看不到解决的就业人员问题。

当然,电影作为美国文化输出重要的一项,虽然占GDP比例0.32%-0.85%,可是根据卡而基的“小钱杠杆思维”,能撬动的资金是远远不可想象的。



文化输出有多重要?

文化输出可以争夺更多的文明话语权,甚至可以制定国际规则,对别国的文化产业形成打击。

比方说大家都熟悉的《壮志凌云》系列,尤其是第二部,虽然影片里说的是美国的军事强大,可是会将美国对全球的军事行动浪漫化,把他们的行动说的更加正义。

至于说到文化产业的打击,Steam对独立游戏开发者收取30%分成,实质是对全球游戏创意征收数字关税,而且还会收割一大波忠实的粉丝,这也就是为什么前段时间我们自己的游戏《黑悟空神话》特别火的一个原因。

文化输出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武器,就是会改变一些精英知识分子的偏好,助推一些看上去“美好”的价值观。

所以,很多人只是单纯地认为川普看中了电影这点小钱,其实没有理解电影背后的强大武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