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日寇沿着子牙河进犯河北沧州献县,由于国民党军队已向南逃窜,县政府、保安团、警察等也四处溃散,献县的爱国人士遂自发的组织武装奋起反抗,地主豪绅也组织起联庄会等保家护院,一时间献县境内“司令赛牛毛”。
在众多武装中,有六支比较大的武装,在我党的感召下,先后接受我军整编,在此后的战斗中,逐渐发展成三支战斗力强,屡立战功的抗日主力部队。
三支发展为抗日主力部队
回民义勇队。1938年春,原命革命军暂编第一军第二十一师第四团团长马本斋在家乡发动回民奋起抗战,组织了一支以回民为主的抗日武装称回民义勇队,亦称回民抗日自卫队。
刚开始,该自卫队只有二三十人,武器半数,群众称之为“撇子队”。虽人数不多,枪支少,但经过训练,作战勇敢,曾多次到河间沙河桥一带伏击日寇,袭击敌人小股部队,缴获武器装备自己。在战斗过程中兵员不断扩大,装备不断改善,到五月已发展到三四百人,编为三个连。
经与“冀中回民抗日救国会”联系,接受冀中军区领导。军区派来共产党员刘文正同志(定县人)为政治部主任,部队改称“回民教导队”。六七月间,奉冀中军区命令,与“中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改称“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
1939年6月,在饶阳小官厅一带靠近冀中军区休整,正式改名为冀中回民支队,军区派来郭陆顺同志为政治委员。下设三个大队,约2000人。经过整顿和战斗锻炼,成为了一支军政素质好,战斗力强,屡立战功的革命部队。
四十八村联庄会。这支武装,是1937年9月,由城西泛区四十八村组织起来,故称四十八村联庄会,600余人,武器是从各村动员来的,有手提式冲锋枪、捷克式轻机枪、湖北造大炮等,武器比较先进,子弹充足。总部设在大章村。总负责人王守箴,东三角人;军事指挥李星五,张支根村人,曾任福建省督军、哈尔滨警察局长等,因看不惯旧部队的黑暗离职回家。
其主力驻大章和东三角,200多人,其他分队驻朱栗庄、元昌楼、文都村、八里庄等边缘村庄,有警集中,无警分散,军需供应由各村负担。
中间为李星武
1937年底,该会和陌南苑进忠部派代表到肃宁城与“河北游击军”司令部联系,请求加委,派人领导。“河北游击军”认为四十八村联庄会群众基础不错,有参加抗日的愿望,为开辟献县抗日工作,遂予以承认,给以“第二十八大队番号,发给袖章2000个,并指示其维续扩大队伍。
1938年春,赵承金部进驻献县,与联庄会王守、李星五会谈,商定改编四十八村联庄会,接着在大章召开动员改编大会,并吸收各村群众代表参加。联庄会改编为“冀中军区一分区第二十大队”,李星五任大队长,王伟任政治处主任。1939年,整编为冀中军区七支队第十六团。后该团成为一支英勇善战,立下战功的主力兵团。
王守箴1938年6月担任献具抗日政府实业科长,后病卒。
李星武曾任县参议员、政府委员等职,1965年因病去世。
津南人民抗日自卫军。这支武装也是在献县地区发展壮大起来的。1938年春,博野民军司令张仲翰率部来献县活动,住商家林镇。该部团长张文祥暗地与国民党反动军阀张萌梧勾结,与5月在张仲瀚去博野时,解除了张仲瀚部特务营的武装,率部离去。后张仲翰又以其警卫连为基础,成立“津南人民抗日自卫军”。
张仲瀚司令率部返回献县后,首先与陌南苑进忠营合编,在商家林、韩村、崔尔庄等地进行抗日活动,曾一度攻克砖河车站,毙伤日寇十余名。在献县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部队不断扩大,发展到1300多人。
一九三九年该部编入一二〇师,成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主力部队。此后张仲瀚历任八路军120师359旅津南自卫军司令员、719团团长、鄂北军分区司令员。
张仲瀚
解放战争中,张仲瀚历任新建一军六旅旅长、西北野战军二纵六旅旅长、第一野战军第六师师长。
建国后,张仲瀚历任九军政委,22兵团政治部主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第二政委、党委第二书记,新疆军区副政委、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中共农垦部副部长等职。1980年3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5岁。
一支并入津南人民抗日自卫军
苑进忠营。1937年冬,陌南镇人苑进忠组织起一支抗日义勇军,自任营长,故该支武装称苑进忠营,该营设有政治部,地下党员岳献文为主任,常驻陌南,约200人,编为三个连,枪支是从各村动员来的,所需供应在附近村庄摊派。
1937年底,经与四十八村联庄会协商,共同派人去肃宁县城与“河北游击军”司令部联系请求加委。因苑营内部不稳,没有给予番号和袖章。但苑营坚持抗日不扰民,受到肯定和鼓励。
苑进忠
1938年春,苑进忠又到肃宁向孟庆山司令汇报情况,研究改编诸事,在苑离营期间,部分队伍投奔饶阳河北游击军第九团,苑返回后,找到九团说明情况,把队伍拉回大部。不久,苑与张仲翰司令取得联系,苑营全部编入“津南人民抗日自卫军”,改编为“津南自卫军第一支队”,苑进忠任支队长。1939年7月,该部随张仲翰司令并入120师359旅津南抗日自卫军。
整编后,苑进忠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实业处合作科科长、第四专署实业科长、华北合作总社主任。
建国后,苑进忠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委员会委员,1958年3月13日病逝。
一支因创建人被害瓦解
张大马训练乡团。该团是1937年9月,由共产党员张德馨同志和马本斋共同组建。张德馨,张大马人,1932年在泊镇九师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沙洼高小任教时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1934年,党组织遭到破坏后,转移到外地教书;1936年回家,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在沙洼张大马高小内颇有影响。
"七七"事变后,为组建抗日武装,张德馨在张大马、沙洼、南柯营等村庄组织乡团进行训练,一经号召就有二三百人参加,随后张德馨邀请东辛庄回民爱国志士马本斋共同领导,张负责政治,马负责军事,极为严格认真,意欲组建一支训练有素、抗日杀敌有所作为的军队。
1937年12月,张德馨连同骨干六七人,不幸被邓庄反动武装头子邓四惨杀,该乡团随即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