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底我国对韩国普通护照人员实行免签政策,上海的街头,韩国游客扎堆的现象越来越多。

很多地方已经成为韩国游客的集中打卡地,每次前来韩国人都会拖着拉杆箱疯狂购物。



曾几何时,这样的场景也曾出现在过韩国的各个城市,不同的是那时候是中国人到韩国旅游购物。

仅仅过去十几年的时间,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是韩国人跑到中国来旅游购物了。



这种巨大变化的背后恰恰说明我国和韩国之间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你还在骂,他们已经来玩了

由于韩国是在二战以后才建立的新国家,所以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爆棚,不少韩国人多年来对中国的态度也是负面的。



讽刺的是,不少韩国人还在网上拼命咒骂中国,而那些有钱的韩国人已经坐着飞机来上海旅游了。

截止到一月份,单单上海一座城市的韩国游客入境规模同比增长就超过了180%。



韩国游客在上海的旅游轨迹时先到南京吃烤肉,然后再去看韩国当年在上海的政府旧址。

再然后喝着特色奶茶,在外滩感受上海的繁华,临行之前大包小裹的购物也是必不可少的。



位于黄浦区的韩国临时政府旧址是韩国游客到访上海的热门景点。尤其是周末,日均客流量比免签之前增加了300到400人。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免签政策推出以后大量韩国的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坐飞机到上海,韩国到上海的距离原本就不远。



韩国人最喜欢买什么东西?

根据业内人士的观察,相对于其他生活用品,韩国人在上海购物明显倾向于购买各种食品和饮料。

比如在上海的大润发,由于韩国游客的大量涌入,超市的很多地方也都多了韩语的标识。



哪怕是水果免费削皮切块以及提供代课加工等服务,很多超市也都做了韩语标识。

于是在大润发的超市里不少韩国人,一边惊叹物价的便宜,一边又对错综复杂的空中轨道连连称奇。



大型超市里的空中传输线在国内已经司空见惯,但是韩国还没有这样的结构,所以他们感到很新奇。

除了超市里的各种水果饮料,中国的休闲食品也让不少韩国游客十分青睐。



比如三只松鼠的夏威夷果,在韩国游客群体中卖得就特别好,据说这种零食在韩国的价格比国内翻了几倍之多。

从此前的市场统计来看,由于韩国人疯狂扫货,以至于这些休闲食品得随时随地补货,这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



韩国游客也表示,他们在来上海之前就已经在网上做好了各种攻略。

有些韩国人还给门店里的服务员看他们的网站,韩国的网站有很多介绍中国的线下门店,什么产品卖得好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其他的明显细节

韩国游客来得多了,上海超市里的一些工作人员也能明显分辨出他们。

一般来说,韩国的女性都是水光机,男生都喜欢中分头,从穿着上来看,似乎比中国人更怕热。



很多中国人都还穿着长袖长衫,这些韩国游客都已经穿短袖了。记者采访时根据这个特点试着和他们打招呼,基本上都对了。

购物以后,韩国的游客还喜欢自主结账。因为在柜台结账的话,信用卡单笔消费超过200元,可能会产生额外费用。



自助结账可以分单结账,每一笔的费用都能控制在200元以下。

根据工作人员的观察,在结账的时候,韩国游客刷支付宝比较多,以至于国内的工作人员现在都会说支付宝的英语了。



在抓住这波流量方面,上海的很多超市店面在服务细节上,可谓做得很好。有些门店专门设计了一批针对韩国游客的购物袋。

袋子的正面是上海的一些景点,背面还印着门店的地址以及二维码等信息,全部都是用韩语做的标注。



很多门店觉得把购物袋拿回去,他们的亲朋好友看了,如果也想来的话,根据地址直接就能过来,这样就能产生一些回头客。

超市门口归还推车的地方,门店也都悉心的使用韩语做了很多标注,甚至还标注了去市区打车的费用。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江浙一带的人确实有做生意的头脑,他们的一些细节做得很到位。

很多门店也都表示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多为顾客着想就能在细节上做得更到位。



既然流量来到了上海,就应该牢牢的接触,要把文旅流量转化成商业价值。曾几何时,中国人都是拼命到韩国去旅游的,而且也喜欢在韩国购物。

最喜欢购买化妆品

时间回到2009年韩国当年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达到7,800,000人次,其中有接近一半的比重都是中国游客。



到韩国去旅游,中国人实在看不上他们的那点山水以及文化历史,多数中国游客之前都是到韩国购物的。

根据当时的统计,中国游客到韩国购物目标大都是化妆品和护肤品。背后的原因也很有趣。



和中国游客不同,日本人到韩国旅游,大多数都在购买紫菜泡菜等食品,这些对中国人吸引力不大。

另外,在服装方面,韩国的服装设计虽然看起来很新颖,但是这些产品的产地都是中国中国游客没有必要到韩国去购买。



至于其他的电子产品,2009年之前,中国人可以选择西方的高科技产品。

2009年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电子产品主产地,完全没有必要到国外购买。所以这样看下来,当年能够吸引中国游客的,也就只剩化妆品和护肤品了。



这些产品受到中国游客青睐,主要还是源于当时韩流文化的影响。

2009年之前,韩国的电影音乐在国内比较流行大量韩国的艺人,也跑到中国来捞金。所以在无形之中,影响到了很多中国女性的心态。



根据当时的统计,在韩国购物的绝大多数是中国女性他们的年龄,在20岁到60岁之间。

为了满足中国游客的购买欲望,很多韩国化妆品专卖店还会聘请中国留学生当导购。极为讽刺的是,韩国国内的一些假货,专门盯上了中国游客。



一些化妆品只卖给中国人

2015年,韩国媒体曾经坦言,很多假冒伪劣的化妆品只卖给中国游客。

有些购买过韩国化妆品的用户,也发现他们购买的产品和韩国本土的一些产品使用效果有差异。



经过对比鉴定,证实购买的化妆品是假货。媒体经过调查后也发现,大量卖给中国游客的产品都不是正品。

很多韩国国内的不法商贩表示,反正把假货卖给中国人,他们也不会去投诉。



游客原本就是短期旅游,多数人有不懂得韩语,所以根本不会辨认真假。就在2015年,韩国国内的某个部门,查抄了一处专门制造假冒面膜的窝点。

这些假冒产品涉及到了266,000张补水面膜,还涉及到了10多万张已经销往中国的面膜。



从上述情况就能看出来,大量的中国游客到韩国旅游购物,实际上成了妥妥的冤大头。

除了把假冒伪劣的产品卖给中国人,很多中国游客在韩国也遭遇过强制购物。



强制购物不买东西不让走

2024年媒体报道,韩国的很多旅游套餐里,有多达85个都涉嫌强制购物。

调查显示这些所谓的旅游套餐就是纯粹的让游客购买东西。短短四五天的行程,硬是塞入了六到八次购物活动。



要求游客强制购卖的商品也是五花八门,从化妆品到奢侈品,从人生到护肤品,如果不买就不让游客离开。

根据一些中国网友的爆料,有些中老年人组团到韩国旅游,由于他们没有在指定的商店购物,直接被导游赶下车。



有些老年游客在原地等待了两个小时,整整一天都吃不上饭,导游后来还让每人必须交纳400元才能继续行程。

还有一份投诉显示,有的导游把他们带到人参店,直接锁上门堵住门口不让游客离开。



这些以强制购物的旅游套餐,大都是打着低价的幌子来吸引中国游客。所以从某种程度来看,这种情况和国内的一些强制购物旅游套路一模一样。

充上述情况就能看出来,随着接待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韩国的一些不法分子也会起歪脑筋。



所以韩国政府对这种行为也十分的头疼,一直试图采取措施进行打击。

毕竟从游客的角度来看,如果旅游体验不好,往后肯定就不会再去了,而且被坏了的口碑还会到处传播。



尤其是现在,大量的韩国人反向到中国来旅游了,韩国如果不再采取措施,往后将不会再有中国人到他们那里旅游。

2023年首尔市政府推出严厉的措施,如果出现强制购物的情况,旅行社将会面临8,000,000韩元的罚款和停业处罚。



随着来中国上海的韩国游客越来越多,韩国人的旅游事业,起码是在面向中国市场方面,已经越发的没有市场了。

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抓住这波流量,让文旅价值变成商业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



还是以上海为例,去年一年接待的入境游客超过了6,000,000人次,规模不可谓不大。

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内在吸引外国游客方面,应该以上海为半径,继续向内地其他地区扩展。



国内的其他城市确实也正在产生国际吸引力,上海、深圳、广州、北京、哈尔滨等多个城市都成为了热门入境游目的地。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未来中国的入境游潜力,还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结语

相比于韩国,无论是山水风光还是传统文化,哪怕是都市风情,我国具备的优势都很大。

上述几个点韩国都不具备,所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韩国的吸引力对中国人来说会进一步走低。



更不要说很多韩国不法商贩还想宰客,这种行为更会加速中国对韩国文旅的厌恶。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韩国人可以在中国享受到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哪怕很多怀疑民族自负感的韩国人再痛苦,他们也扭转不了这种趋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