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头李老汉凌晨就盯着手机天气预报。



屏幕上暴雨黄色预警闪得刺眼,可窗外星星还在眨眼睛。他吧嗒着旱烟袋,望着自家刚插秧的三亩水田直叹气——往年这时候,田里早该蓄满雨水了。

天气预报说南方暖湿气流撞上北方冷空气,申城要遭短时强降雨。

可5月5日天亮后,太阳竟慢慢扒开云层,把田地里的塑料薄膜晒得发白。村口小卖部聚着几个老汉,手里的锄头敲得地面咚咚响:"都说'立夏雨淋淋,好比秀才中了举',今年这雨咋跟躲猫猫似的?"手机里跳出三年前的天气记录,2022年立夏上海晴到多云,2023年却下过分散性雷雨。



"现在的天就像娃娃脸,说变就变,可庄稼等不得啊!"李老汉蹲在田埂上扒拉泥土,土块干得能硌手。

隔壁张婶抱着一捆防晒网走过,嘴里嘟囔:"前几日还说要防暴雨内涝,这会儿又得防秧苗晒蔫,真是难伺候。"气象软件上未来十天的预报像走马灯,6日晴到31℃,9日又突然标上"晴转雨"。田里的稻苗刚冒出新芽,叶尖卷着淡黄边,让人心焦。

镇上农技站老王前两天刚来讲过,极端天气频发年份,农田排水系统得提前检修,可散户哪有那么多闲钱搞基建?村西头的大棚种植户更愁,塑料棚经不住暴晒,可掀开又怕突然来雨。"去年暴雨冲毁三个棚,今年要是再旱上半个月,黄瓜苗都得枯死。



"老张蹲在滴灌设备前调试,水管里的水细得像线。手机弹出新闻,北方多地同步发布降雨预警,可南方这场该来的暴雨却"爽约",南北农田正经历不一样的考验。李老汉翻出压箱底的农谚手册,"立夏无雨,碓头无米"几个字刺得眼睛疼。

他突然想起2019年那场倒春寒,全村小麦减产三成,如今气候异常越来越频繁,靠天吃饭的庄稼人该咋办?田边的广播突然响起,镇政府通知本周有农技专家来指导抗旱,可老汉们还是盯着灰蒙蒙的天际线——谁知道接下来是涝还是旱?

"依我看,现在种地得把老经验和新科技拧成一股绳。"李老汉猛吸一口烟,火星在暮色里明灭。远处的输电塔在晚风中嗡嗡作响,像在应和他的话,又像在诉说说不完的担忧。

天气预报还在更新,暴雨预警悄悄换成了高温提示,可农田里的较量,从来都不会随着手机通知轻易停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