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果计划得当,它几乎无需付出代价,就能掌控航运线、影响石油市场、震慑伊朗。而这些只是顺带的结果,美国真正的目标是中国,利用印巴紧张局势作为筹码,试图迫使中国在关税谈判中作出让步。
4月22日,克什米尔边境突然炸响,恐怖袭击刚过,印度和巴基斯坦就针锋相对,关水、增兵、炮火轰鸣,紧张得像要开战。这事来得太巧,4月21日美国副总统刚跟印度总理会面,4月19日美伊核谈又刚崩,时间点卡得让人怀疑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把火,十有八九是美国点的。中美正在关税战里较劲,双方都不肯退让,美国急需一个大筹码把中国逼到谈判桌上。印巴冲突正好是个现成的工具。克什米尔一乱,印度洋航道就得跟着不稳,这条线运送伊朗四分之一的石油到中国,掐住它就能让中国能源吃紧。
美国早就盯着这条命脉,借印巴冲突顺手给中国添堵。更别提伊朗,核谈没进展,美国想借南亚乱局压它一头,缓解中东的麻烦。亚太那边,美国海军被中国盯得喘不过气,挑动印巴冲突还能分散中国注意力,让美国喘口气。
印度配合美国,也有自己的算盘。国内矛盾一堆,宗教对立、失业问题让政府焦头烂额,克什米尔一闹,正好把民众的火气引到外面,缓解内部压力。跟美国搭上线,还能换来武器、投资,甚至在国际舞台上刷点存在感。
印度这买卖划算,但它不敢把事闹大。1962年中印冲突,印度想占便宜,结果被中国从青藏高原打得满地找牙。那一仗让印度至今心有余悸,知道跟中国硬碰硬没好果子吃。现在它借美国撑腰,摆摆姿态,捞点好处,真要打大仗,它可没那胆量。
中国这边稳得住,压根没被牵着鼻子走。青藏高原是个大底牌,印度河的源头在中国手里,印度敢掐水,中国也能反制。经济上,中国产业链强,内需市场大,关税战再凶也能扛住。外交上,中国拉着巴基斯坦、俄罗斯,稳住南亚和中东的盘。
军事上,高原的解放军部署早就到位,印度敢乱动,随时能让它吃苦头。1962年,中国物资匮乏都能打赢,现在国力更强,美国想靠外围乱局逼中国低头,算盘打得太天真。
中国不只稳,还应对得精。外交上,一带一路在南亚铺得扎实,港口、铁路都是战略支点。经济上,中国跟东盟贸易创了新高,内循环跑得稳。军事上,高原的铁路、无人机让印度望尘莫及。
美国点火,印度添柴,想把中国拖进乱局,可中国不接招,盯着关税战主战场,外围的热闹掀不起大浪。这盘棋,美国想借力打力,中国沉住气,稳扎稳打,破局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