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不少人选择出游踏青,然而,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不少游客却遭遇了鼻出血的困扰。上海市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丁毅提醒,春季气候干燥、花粉飘散,鼻腔黏膜容易受损,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和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春季鼻出血高发有原因
丁毅解释,鼻出血在中医称为“鼻衄”,《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春季气温波动大、空气干燥,加上花粉等过敏原刺激,鼻腔黏膜容易干裂出血。从西医角度看,约90%的鼻出血发生在鼻腔前部的“利氏区”,这个部位血管密集且黏膜薄,特别脆弱。
很多患者反映,春游时突然就流鼻血了,这往往与环境变化有关。”丁毅说,“比如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干燥的户外,或者长时间暴露在花粉环境中,都可能导致鼻腔血管破裂。”
这些止血误区要避开
遇到鼻出血时,民间常用的仰头、塞纸团等方法其实都是错误的。丁毅强调:
仰头会导致血液倒流,可能呛入气管引发危险;用卫生纸塞鼻子反而可能摩擦伤口,加重出血。”
正确的做法是:立即低头前倾,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软鼻部分)持续压迫10—15分钟,同时可以用冰袋冷敷额头。丁毅特别提醒:
压迫止血时要坚持足够时间,很多人不到五分钟就松手,这样容易再次出血。”
三类情况必须就医
虽然大多数鼻出血可以自行止血,但丁毅指出,遇到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压迫止血30分钟后仍出血不止;出血量大且呈鲜红色喷射状;伴随头晕、乏力或皮肤出现不明瘀斑。
特别是中老年人,如果反复单侧鼻出血,要警惕高血压或鼻腔肿瘤的可能。”丁毅补充道。
预防指南
丁毅建议:随身携带生理盐水喷雾,每隔2—3小时喷一次保持鼻腔湿润;戴好防护口罩,既能阻挡花粉,又能保持鼻腔湿度;饮食宜清淡,多吃银耳、梨等润燥食物,少吃辛辣烧烤;住宿时注意湿度,空调房内放置一盆水或使用便携式加湿器。
对于特殊人群,丁毅特别提醒:
孕妇由于激素变化容易鼻出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服用抗凝药物的游客,出行前最好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科学认知很重要
很多人觉得鼻出血是小问题,其实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丁毅强调,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
出游在享受美好春光的同时,也要关注鼻腔健康。如遇反复或严重鼻出血,务必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记者:郁婷苈
编辑:叶苹
图片:图虫创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