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人参这位"百草之王"其实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国民",但现在提起最贵的人参,大多数人却会想到韩国的高丽参。这是怎么回事?明明是我们的祖传宝贝,怎么就成了别人家的摇钱树?
数据表明,中国人参年产量在全球占比达70%,雄踞世界首位,然而其产值仅占全球的30%左右。更为尴尬的是,中国的人参,其平均售价仅仅是韩国高丽参的十分之一!同样是人参,为什么价格差了这么多?同样是宣传"大补特补",为何高丽参就能卖出天价,而我们的人参只能当"廉价原料"?
一场价值链上的逆袭
人参,这种生长在东北亚森林地带的珍贵药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中,人参就被列为上品,被誉为"能轻身延年"的神药。
世界上主要有人参三大品类:原产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参(亦名东洋参)、朝鲜半岛的高丽参以及北美地区的西洋参。虽同属五加科人参属,然生长环境与栽培技术的差异,致使其品质和市场价值有所不同。
高丽参是其中一个品种,最早由中国引进到了朝鲜半岛,并开始大规模种植。但如今,这个"后辈"不仅超越了"祖宗",还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2019年,韩国人参市场规模达2万亿韩元(约117亿人民币),出口额超2亿美元。而同期中国人参产业总产值不足10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更是微不足道。这是怎么回事?同样是人参,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高丽参的百年布局
高丽参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韩国政府和企业近百年战略布局的结果。早在1940年,韩国便为高丽参创设了专用商标,且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国家监管体系。
1957年,韩国成立专门的人参专卖厅;1963年,成立韩国专卖公社;1978年,组建韩国烟草人参公社;1999年,设立韩国人参公社。韩国政府把人参和烟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管理!这就好比中国把某种农产品提升到了烟草专卖的战略高度,可想而知韩国对人参产业的重视程度。
韩国人参公社旗下最著名的品牌"正官庄",已成为高丽参的代名词。这个品牌有多厉害?据统计,正官庄在韩国本土拥有近70%的市场份额,在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高端人参市场占有率也超过50%。
正官庄是怎样把品牌做大做强的呢?
首先是严格的品质管控。正官庄的高丽参从种植到成品要经过七次严格检测,检测项目多达260多项,确保每一根人参都符合标准。种植前,工作人员会对土壤进行为期两年的培土准备;种植期间,人参需要精心培育六年才能采收;采收后,还要经过传统的"九蒸九晒"工艺,将人参的有效成分锁住。
这种近乎苛刻的品质管控,确保了高丽参的质量稳定,也为其高价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是创新的产品研发。正官庄不满足于单一的人参销售,而是开发出上百种人参衍生产品:红参茶、红参精、红参饮料、红参糖果...应有尽有。以"一丝一西"为例,这款撕着吃的人参条,年销售额达到1亿美元,成为韩国年轻人最爱的零食之一。
最后是全方位的营销攻势。韩国每年邀请当红明星代言高丽参产品,并在各种媒体上大力宣传高丽参的保健功效。
消费理念的关键差异
除了品牌运作,高丽参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韩国独特的消费理念——"药食同源"。
在韩国,高丽参不仅是药材,更是日常食品。韩国人将人参融入日常饮食中,开发出参鸡汤、人参茶、炸人参等多种美食。据统计,韩国90%以上的人参以食品形式消费,年人均消费量达到400克。
相比之下,中国人参主要用于药用,消费场景有限。在中国药店里,人参往往被当作"大补"的高端药材,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使用。这种消费理念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两国人参市场规模的巨大差距。
中国人参的困境
反观中国人参产业,虽然产量世界第一,但却陷入了"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
吉林省是中国最大的人参产区,年产量超过7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然而,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品牌建设,中国人参大多以原料形式出口,价格低廉。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每年有大量人参原料低价销往韩国,经过加工后以高丽参的名义高价回流中国市场。
2019年,韩国高丽参对华出口额达7108万美元,位居所有出口国之首。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花高价购买的"进口高丽参",很可能就是用中国人参制作的!中国人参产业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标准化程度低。中国人参产业长期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导致市场上良莠不齐。消费者无法辨别人参的真伪和品质,市场信任度低。
其次是品牌意识薄弱。中国人参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品牌意识和营销能力。
最后是产业链不完善。中国人参产业链条断裂,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缺乏有效整合。大多数人参农户只关注产量,而忽视了产品的深加工和附加值提升。
中国人参的复兴之路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人参产业也在努力突破困境,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长白山人参、吉林长白山人参等地理标志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部分颇具远见卓识的企业着手重视品牌构建与产品创新,推出人参饮料、人参化妆品等多元产品。
例如,人参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研发出人参多糖提取技术,成功将人参应用于功能性饮料领域。这款产品上市方才一年,销售额便突破了5000万元。
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重视人参产业的发展。吉林省把人参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制定了严苛的种植标准与质量认证体系,且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和国际营销。
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认识到国产人参的价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国货回归"趋势。
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国人参的复兴之路虽然漫长,但只要坚持品质为本、创新为魂、文化为根的发展理念,一定能重新崛起,在国际市场上与高丽参一争高下。毕竟,中国作为人参的原产地与最大生产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走进韩国的商店,会看到印有"中国长白山人参"标签的高端产品,而不再是低价出口、高价回购的尴尬局面。到那时,这个曾经的"国宝"才能真正回归其应有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