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历代文人雅士以二十四节气创作了形式多样的作品,其中以诗词最受人们所喜爱。这些诗词不仅描写了二十四节气物候变化的特点,也显示了节气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人们以自然为师,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之美誉。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文艺创作,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书法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以历代诗人描写二十节气的诗词为书写内容,对应每个节气选择一首创作,这既是践行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书法创作、创新方式的有益尝试。今天是乙巳蛇年立春之日,在这一天推送本专辑,寓意着日月复开元,天地万象新,也借此机会把美好的祝福送给朋友们,希望广大读者朋友能够喜欢并不吝赐教!
一一编者
牛帅兵
全国第十一次文代会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文艺委员,中国文联新文艺拔尖人才高研班成员,重庆市文联委员、重庆市书协副主席。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陆军军医大学原校报主编。2018年被中国书协评为“送万福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多次获嘉奖及其他奖励。
《中国文艺家》《解放军生活》《中国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华儿女》《书法报》《作家报》《艺术中国》《企业文明》《企业观察报》《家庭周报》等媒体曾有专题专版报道。主要作品有隶书《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历代经典名篇》等。
01
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月尘
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
梅花合让柳条新
02
雨水正月中
唐•元稹
雨水洗春容
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
归雁回山峰
云色轻还重
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
花色影重重
03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
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
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
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
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
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
禄食出闾里
04
癸丑春分后雪
宋•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
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
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
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
更暖须留御腊衣
05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
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
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
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
不妨游衍莫忘归
06
谢中上人寄茶
唐•齐己
春山谷雨前
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
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
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
无来又隔年
07
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明•胡俨
一月厌雨声
忽逢今日晴
春从花上去
风过竹间清
睡美新茶熟
身闲野服轻
近来多坦率
客至倦逢迎
08
遣兴
宋•王之道
惊蛰乌鸦叫
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
迎来五月天
江南频落雨
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
黎民望瑞年
09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其一
宋•王之望
水乡经月雨
潮海暮春天
芒种嗟无日
来牟失有年
人多蓬菜色
村或断炊烟
谁谓山中乐
忧来百虑煎
10
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
宋•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
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
自缘手倦歇些时
11
喜夏
金•庞铸
小暑不足畏
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
黄妳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
雨声荷叶香
晚窗无一事
步屟到西厢
12
乙未六月大暑
宋•方回
平分天四序
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
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
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
生生实所凭
13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
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
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
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
应同此日情
14
处暑
宋•吕本中
平时遇处暑
庭户有余凉
一纪走南国
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
杳杳夜先长
尚可留连否
年丰粳稻香
15
秋感明朝交白露
宋•仇远
明朝交白露
此夜起金风
灯下倚孤枕
篱根语百虫
梧桐何处落
杼轴几家空
客意惊秋半
炎凉信转蓬
16
送客
明末清初•屈大均
莫上高台望
无穷是楚云
旧游稀白发
独往易斜曛
木落诸峰见
山空一叶闻
祗应盘石上
闲坐对秋分
17
初冬山居即事十首
宋•吴芾
节物随时变
斜阳一望中
暮云重叠碧
远树浅深红
菊色滋寒露
芦花荡晚风
一樽谁与共
独立意无穷
18
都门霜降日作
明•郑茂
风雨连朝动客愁
笳声呜咽满边楼
卷帘何事看新月
一夜霜寒木叶秋
19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
寒随雨意增
山头望樵火
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
沙痕没几棱
峨眉欲还观
须待到晨兴
20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
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
一片飞来一片寒
21
大雪
清•秦缃业
柳絮纷纷飞满天
居然三白兆丰年
耕牛食尽耕夫散
谁种临溪万顷田
22
冬至
宋•王安石
都城开博路
佳节一阳生
喜见儿童色
欢传市井声
幽闲亦聚集
珍丽各携擎
却忆他年事
关商闭不行
23
寒夜
南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24
大寒雨
明•刘崧
阴雨先晨作大寒
东归道路恐难干
故园梅树花开未
犹拟春前十日看
附编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 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划分依据是根据斗转星移,圭表测影,太阳黄经。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主 编
猪大人
出 品
黔艺空间
来 源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需注明出处
通 讯
微信 : QYqianyikongjian QQ : 3100720399
支 持
雅昌艺术网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网易新闻 搜狐新闻
腾讯新闻 阿里文娱 360浏览器 UC浏览器 惠头条 书艺时空
黔艺空间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开放美育艺术专业及人才资源优势,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集艺术名家工作室、艺术教育、高校艺术交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艺术园区运营、专题性展览、书画图文装帧设计、艺术评论、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多个文化产业为一体。黔艺空间艺术平台运营内容主要为网络线上媒体宣传与推广,包括艺考动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高校艺术交流、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为广大艺术家提供高品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