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北京,藏着数不尽的教育和文化宝藏。不少区域及学校因地制宜,用好在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资源等,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

五一小长假,本报推出系列策划,邀请学生们化身家乡“文旅推介官”,为家乡代言,用青春力量感知家乡文化,讲述家乡故事。首期,让我们跟随通州区、延庆区的小小“文旅推介官”,一起云游北京、读懂北京吧!


通州区

运河少年讲述运河故事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这座塔就是我们身后的燃灯塔,‘古塔凌云’是通州八景之首。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讲解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

——通州区中山街小学永顺校区四(1)班学生郭一诺

正值春和景明,在北京市通州区“三庙一塔”旅游景区,中山街小学永顺校区四(1)班学生郭一诺身披“运河小小宣传员”的红色绶带,正在为一个由30多名游客组成的旅行团进行热心讲解。大方自信、饱含感情、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讲解,赢得游客们的频频点赞。

2023年5月,通州区推行以运河文化为载体的育人模式创新,启动了“运河少年行”育人工程,其中一项是面向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遴选万名“运河小小宣传员”。截至目前,全区1.1万余名“运河小小宣传员”已经累计开展宣讲3.2万余人次。此外,通州区自2019年起开展“红领巾打卡副中心”活动,少先队员们通过参观、考察、寻访等方式,以视频或图文作品的方式宣传推介城市副中心,6年来辐射带动全区10万余名少先队员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

通州因运河而兴,城市副中心依运河而建,运河给城市带来了灵气。今天的通州不仅聚集了“三庙一塔”、漕运码头、张家湾古城墙等历史文物古迹,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等也成为城市新地标。在古今同辉的运河边,运河少年们活跃在各个点位,在家门口为四面八方的来客讲述运河故事,传承运河文化,共同打造人文运河、生态运河、魅力运河。


“运河小小宣传员”推荐打卡点


(“三庙一塔”景区 图/北京通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漕运码头 图/北京通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大运河森林公园 图/文旅北京微信公众号)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图/文旅北京微信公众号)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之一的北京艺术中心

图/北京通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延庆区

好少年争当长城小使者

“游客朋友们好,我是四海中心小学长城文化小小宣讲员赵奕,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九眼楼:由于楼体为青砖砌筑,每边并排九个箭窗,故得名‘九眼楼’。沿着僻静的步道登顶远眺,远处的长城尽收眼底,恢宏而瑰丽。”

——延庆区四海中心小学学生赵奕

在延庆区四海中心小学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九眼楼等长城建筑的模型沙盘,沙盘上每个景点都插着一个二维码,扫码后便可观看学生们讲述长城文化的小视频。学校长期以来重视用长城文化浸润学生成长,利用紧邻“万里长城第一楼”九眼楼的区位资源优势成立学生志愿服务队,向游客宣讲长城故事、传播长城文化、保护长城环境。

四海中心小学学生赵奕这位2023年北京“新时代好少年”在节假日来到九眼楼长城脚下,她熟练而生动的讲解,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倾听。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志愿服务队,通过各种活动传承长城精神,提升综合素养,树立服务家乡的意识。

近年来,延庆区教育系统深入挖掘和利用长城资源,制定并实施《推进“长城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延庆区教委编写了《延庆中小学生长城文化读本》和“延庆区小学长城课程”用书,各学校创新性地将课堂开设到长城上,并组建71个长城文化社团,组织万名学生观看《梦华长城》情景剧……将古老的历史遗迹转化为立体课堂,引领学生成为长城文化的忠实传播者、坚定保护者以及精神内涵的深刻传承者,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长城小小宣传员”推荐打卡点


(八达岭长城 图/北京延庆微信公众号)


(长城旅游休闲街区 图/北京延庆微信公众号)


(石峡村民宿 图/北京延庆微信公众号)


(九眼楼长城景区 图/北京延庆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策划:张娜 杨旭

部分素材来源:各区各学校微信公众号

编辑:杨旭

校对:付磊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