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小龙虾今日分享第1199期,欢迎关注!
许多人会说:
“我为国家贡献了青春,为何养老金不如后来的年轻人”?
“当初我为国家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到头来养老金为什么只有1000多?”
看似道出了许多人的困惑,实则暗含着认知陷阱,将我们对养老金制度的理解引入歧途。
一、养老保险可以看成是社会契约,与贡献无关
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遵循 “现收现付” 原则,准确的应该是属于部分积累制度(统账结合模式),是代际互助的契约。
账:个人缴纳的(灵活除外)进入个人账户采取累积计算!
统:单位缴纳的用于支付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等!(代际互助体现在此)
代际互助与贡献无关!
许多人可能听不明白,简单一句话:
贡献和养老金多少没有关系!
二、“贡献”抵养老金,无法测量贡献
想用贡献去换养老金,有个绕不开的话题:
石油工人荒漠拓荒的艰辛、
乡村教师坚守讲台的执着、
航天工程师的脑力智慧与建筑工人的体力付出,
这些贡献如何比较?
每个人都有贡献,那贡献的大小如何测量?无法测量,养老金又如何发放?
三、目前养老金制度是公平的。
我国养老制度改革在动态平衡中不断前行,可以说是最公平的!
参保才会有!
多交多的!
长交多的!
少有少的原因,多有多的理由!
与贡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