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迅速重启对华贸易战,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国反制措施果断,针对美国农业出口,尤其是大豆,实施严厉限制。中国是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2023年从美国进口约1500万吨,占美国大豆出口的17%(US Soybean Exports 2024)。2024年,受贸易战影响,进口量骤降,2025年初几乎归零。美国中西部农民仓库积压大量大豆,价格暴跌,农业州选民不满情绪高涨。



大豆是美国农业支柱,2023年出口总值达344.8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至关重要(US Soybean Export Statistics 2023)。失去中国市场对美国农民是灾难性打击,特朗普急需新买家。他将目光转向日本,美国的长期盟友和重要贸易伙伴。

特朗普利用日美同盟关系,向日本施压,要求增加大豆等农产品进口,以缓解美国农业危机。2025年4月2日,特朗普与石破茂会晤,明确提出日本需额外采购美国大豆,并暗示 暗示不配合可能面临进一步贸易限制,尤其是针对日本汽车出口。2023年,日本对美出口汽车约149万辆,价值约400亿美元,占对美出口总额的28.3%(Japan Motor Vehicle Exports to USA)。汽车产业占日本制造业产值一半,GDP的8%以上,任何限制都将重创经济。

4月3日,特朗普宣布对日本汽车加征24%关税,远超此前2.5%的WTO标准(Japan Could Lose $17 Billion)。此举导致日经指数单日下跌4.5%,创2024年8月以来最低点。汽车制造商如丰田、本田股价重挫,供应链企业哀声一片。石破茂称关税为“国难”,呼吁朝野团结应对。



日本面临两难:需维持与美国的关系,同时保护经济利益。石破茂政府迅速行动,承诺增加美国大豆进口。2023年,日本从美国进口大豆约149亿美元,约250万吨(Soya Beans Imports and Exports 2023)。2025年,日本同意额外采购50万吨,总量达300万吨(Japan Considering Soybean Concessions)。日本大豆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如豆腐和酱油,需求有限,远无法填补中国留下的3000万吨缺口。

日本还承诺增加美国牛肉、猪肉进口,并购买更多美国武器,包括战斗机和导弹防御系统,总值约100亿美元。这些让步旨在换取汽车关税减免。石破茂政府希望通过妥协缓解经济压力,同时避免进一步激怒特朗普。



2025年4月16日,美日谈判在华盛顿展开。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率团与美国财长贝森特会谈,特朗普亲自参与,打破部长级惯例。他提出多项要求:降低美国农产品关税、减少汽车出口、增加武器采购等。日本代表团据理力争,强调市场容量限制和国内压力。

经过多轮磋商,双方达成协议。日本将大豆进口量增至450万吨,牛肉进口增加20%,并支付额外20亿美元驻日美军费用。美国将汽车关税降至15%。协议虽缓解部分危机,但日本经济仍受重创。2025年第一季度,日本对美汽车出口下降8%,相关行业损失约60亿美元(Japan Could Lose $17 Billion)。

关税冲击波及日本经济多个领域。汽车出口下降导致丰田、本田等企业利润缩水,部分公司加速在美建厂以规避关税。2025年,丰田宣布投资20亿美元扩建肯塔基和阿拉巴马工厂,本田和日产也增加在美投资。这些措施需数年生效,短期内企业只能提高售价或压缩利润,市场份额受威胁。

农业领域,新增美国大豆进口压低国内价格,日本豆农叫苦不迭。政府考虑补贴以保护农业,但预算紧张。牛肉和猪肉进口增加也威胁本地畜牧业,农民抗议活动频发,要求更多支持。



政治上,石破茂因妥协受批评。反对党指责他“向美国低头”,民调支持率跌至新低。他辩称协议是“必要之举”,避免更大损失。政府成立特别小组,研究开拓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减少对美依赖。

美国方面,协议为大豆农民带来喘息。2025年,对日大豆出口增至300万吨,稳定部分价格(USSEC Exports MY 22-23)。但中国市场缺口仍未填补,农民持续施压政府解决长期问题。国防工业受益于日本订单,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获利。

特朗普将协议视为“美国优先”政策的胜利,在X平台宣称“日本为美国农民和国防工业带来巨大利益”(X Post)。但经济学家警告,关税战可能推高消费品价格,扰乱供应链,长期损害经济。



美日贸易摩擦并非首次。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施压,导致日本同意出口限制和本地化生产。当前局势与之相似,但全球化程度更高,影响更广。1980年代的日美协议最终促使日本车企在美建厂,类似趋势在2025年重现,但成本更高,效果待观察。

与1980年代不同,2025年的贸易战涉及多国。欧盟、加拿大等密切关注美日谈判,担心特朗普将类似策略用于其他伙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WTO框架受挑战,各国需重新评估贸易战略。

美日协议反映贸易保护主义的复杂后果。日本虽争取到关税减免,但经济损失和国内压力凸显妥协代价。美国缓解短期危机,但未能解决中国市场问题,贸易赤字持续扩大。其他国家如巴西从中受益,其对华大豆出口激增,2023年达4000万吨(Soya Beans Imports and Exports 2023)。

事件凸显中小国家在强权博弈中的困境。日本依赖美国安保和市场,难以完全抗衡特朗普压力。类似情况可能在其他盟友身上重演,全球贸易碎片化风险加剧。

美日协议为双方争取时间,但未解决根本问题。日本需加速多元化出口市场,东南亚和印度成为潜力目标。美国需重新审视关税政策,避免激化多边冲突。

长期看,全球化面临挑战。各国需在保护主义和开放市场间找到平衡,中小国家尤其需灵活应对。美日关系虽未破裂,但信任受损,未来合作需更多互利基础。

2025年的美日贸易争端揭示了全球贸易的脆弱性。特朗普利用关税迫使日本妥协,缓解美国农业危机,但未能填补中国市场空缺。日本付出经济和政治代价,换取有限让步,凸显盟友间的不平等博弈。事件提醒各国,贸易战无绝对赢家,合作与妥协仍是应对挑战的关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