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自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印巴局势持续紧张,双方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持续交火。虽然没有传出伤亡的消息,可双方互相放狠话,大有大战一触即发的态势。
也是从4月23日开始,印度政府开始了针对巴基斯坦的一系列惩罚措施,包括暂停执行印巴1960年签订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关闭边境口岸、驱逐巴方人员等,并且不断指责巴基斯坦就是幕后黑手。
巴基斯坦政府很快给出回应,强烈反对印度政府“毫无根据的指控”,随后也宣布了一系列对印反制举措。从近半个月以来双方反应来看,印度明显更加“主动”,不断对巴基斯坦发出威胁。当地时间4月29日晚间,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官邸与印度国防、安全、军事等机构的高层举行会议。
从印度媒体的报道来看,莫迪在会上已经授权印度武装部队,“完全的行动自由”。消息传出后,巴基斯坦方面很快放出消息,称根据情报估算印度很可能将在未来24至36小时发起军事行动。
如今36小时已经过去,虽然没有爆发大战,可双方军队都保持着高度戒备状态。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到莫迪的紧急电话,他将不出席5月9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对此外媒给出解读,印巴双方大战一触即发,莫迪要坐镇中央指挥。可能莫迪本人都没有想到,当前的印度已经被架在火上烤了,本以为对巴基斯坦发出威胁,对方就会妥协让步,结果却弄巧成拙,36小时过去了印度还没有发起进攻。
还有一点,就是4月29日深夜至30日凌晨,巴基斯坦空军远程防空系统雷达发现印度空军4架“阵风”战斗机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空域升空“巡逻”,随即派出两架歼-10CE战机,最终结果是印方战机落荒而逃。
几乎在双方战机对峙时,印军使用一些轻武器对巴军进行射击,结果遭到对方猛烈回击,一举摧毁了印军多个地面哨所。种种迹象都表明,这次短暂交火使印军吃了大亏。笔者注意到,央视新闻也报道了这件事,“印度军队使用轻型武器对巴基斯坦方开火射击。巴基斯坦军队进行反击,数个印方哨所被摧毁。”
由于这次行动失败告终,印度高层对负责此次行动的指挥官很不满。当地时间5月1日,巴基斯坦《每日新闻》发表一篇题为《继陆军高级指挥官后,印度空军副司令SP·达尔卡尔遭到军方解职》,文章指出因为 “阵风”战斗机跟歼-10CE战机对峙时,全面落入了下风,因此空军副司令、中将指挥官SP·达尔卡尔作为指挥官需要对此负有责任。
事情还没有结束,5月1日巴基斯坦军方宣布在东北部旁遮普省举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军事演习,代号“锤击”,其用意不言自明。据报道,这次军演是巴基斯坦最精锐的部队主导,动用了多架战机和一批先进武器,而且陆军参谋长赛义德·阿西姆·穆尼尔到演习现场参观,他再次强调军队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并说:“对印度军队的任何军事冒险,巴方将迅速、坚决回应。”
印度也不甘示弱,当天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当天与美国防长赫格塞斯通话,而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则表示一定会将恐怖分子绳之以法,印军的军事行动不会停止。
也是在同一天,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双方在会谈时就当前印巴局势交换了意见。面对印度政府咄咄逼人的态度,夏巴兹也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感谢中方着眼南亚和平稳定、推动缓解紧张局势的积极努力。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历史上多次发生冲突,因此夏巴兹跟姜再冬大使表示,“巴基斯坦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尊严,表示愿继续同各方沟通协调,共同防止事态升级,维护南亚和平安宁。”
对于这次印巴局势升级的态度,中国的立场再次体现出极大的稳定性,也反映了作为一个大国担当,没有让“巴铁”失望。姜再冬大使感谢夏巴兹总理对中国的信任,向中方介绍了印巴局势的最新情况。
也就是这次会见时,夏巴兹总理得到了中方两项承诺,或者说“两个支持”。姜再冬大使除了“呼吁印巴双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妥处分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外,连提“两个支持”:
第一个支持是:中方理解巴方合理安全关切,支持巴方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这个“支持”意义重大,因为印巴两国国力相差较大,中国如此表态颇有深意,莫迪应该认真听一听,再仔细琢磨一番。
第二个支持是:支持尽快对有关事件开展公正调查。从目前巴基斯坦高层的一系列表态来看,巴方没有将战争升级的想法,一再呼吁希望尽快能进行国际调查。就在夏巴兹总理和姜再冬大使见面第二天,他再次呼吁国际社会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枪击事件进行可信、透明和中立的调查。
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针对此次印巴局势纷纷进行表态。美国副总统詹姆斯·万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方希望印巴能在反恐领域展开合作,希望印度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枪击事件的回应不会导致更大范围的冲突和战争升级。
现在需要莫迪来做最后的决断了,一旦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其后果恐怕不是印度所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