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今天就已经到5月4日,这也意味着五一小长假即将结束了,很多人会在这一两天会踏上返程,但需要注意的是,今明两天我国会迎来大范围的雨水天气,局部地区还会出现暴雨或大暴雨,所以大家要提前做好行程规划及准备。



按照节令,今天是谷雨节气的最后一天,而明天我们将正式迎来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所以随着立夏节气的临近,天气会越来越炎热,像今年五一期间我国很多城市的气温不但超过了30℃,有的城市甚至还飙升到了40℃,虽然还未到立夏,但已经妥妥夏天的节奏。

那“立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历书》中有“斗指东南,维为立夏”的说法,意思是说,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位时,就到了立夏,这时太阳到达了黄经45度,公历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月5日至7日。

夏季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天气炎热、雨水增多,而这种气候情况中,万物会旺盛的生长起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有“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的解释, “立”为开始,“夏”为“大”,意思是春季播种的农作物到了此时已经长大,而农民也会进入夏收夏种的农忙时期,我国古诗词中就有“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描述。



立夏作为我国岁时节令的关键节点,和其它节气一样,也有着很多的习俗和讲究。在古代,立夏这天,天子要亲率百官到南郊进行“迎夏”,因为夏天五行为火,火对应红色,所以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以示对丰收的祈求。

进入夏天,很多人会因天气湿热而出现“苦夏”症状,为了能缓解这种不适感,我国民间就有立夏这一天吃立夏饭立夏蛋、喝立夏茶的习俗。其中立夏饭就是五色豆饭,对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也对应人体的肺、肝、肾、心、脾五脏,古人认为吃五色饭可以调节身体的机能,来达到和谐和平衡,以避免夏季湿热带来的不适。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业的补充历法,但它不但对农业生产和人们饮食起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还是人们预测阴晴雨雪及冷暖的指南针,像我国民间就有“白天立夏旱死牛,晚上立夏雨不愁”的说法,那今年立夏在哪儿?又有怎样的说法和预兆呢?我们一起看看农谚是怎么说的。



“白天立夏旱死牛,晚上立夏雨不愁”

这是一句关于关于立夏时节的气象谚语,意思是说如果立夏节气是在白天交节,根据古人的经验,那么也就预示着接下来的日子大概率会出现较为干旱的天气,不但会导致农田缺水,甚至连耐热耐旱的耕牛都可能因缺水和高温等情况而面临困境;而如果立夏是在晚上交节,也预示是当年夏天雨水会比较充足,人们不愁庄稼得不到雨水的滋润。



那今年是“白天立夏”还是“晚上立夏”呢?

在我国历法中有“交节“一说,指得是一个节气开始的时刻。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当太阳到达黄经的特定度数时,就标志着一个新的节气开始,这个时刻就是交节时刻。交节的具体时间会根据每年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情况有所不同,精确到具体的日期甚至时分。

今年立夏具体的交节时间为:5月5日13时56分57秒,属于白天立夏,按照古人的经验,今年夏天不但会比较炎热,雨水也会相对较少。



除了上面这句农谚,我国民间关于立夏的农谚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具体看看。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这句农谚很好理解,从字面上看,如果立夏节气这一天如果没有下雨的话,那么也就预示着接下来的一段时段时间雨水会比较少,后续的天气可能会比较干旱,土地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耕种,农民只能将犁耙等农具闲置起来,暂时停止田间的耕种活动。

“立夏东风雨涟涟”

我国受两大季风影响,一个是冬季来自西北的西伯利亚冷空气,一个夏季来自东南太平洋的暖湿空气。立夏这一天,如果刮的是东风的话,说明太平洋暖湿空气比较稳定和强盛,这就会导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雨水会比较频繁,出现雨涟涟的情况。



“立夏雨打头,秋来定丰收”

根据古人的经验,如果立夏这一天是下雨天的话,也就意味着当年的雨水会比较充足。

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充足的水分可以促进农作物在夏季茁壮成长,使其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为秋季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立夏降雨还能调节田间小气候,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进一步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如果立夏有雨,人们就会根据长期的经验判断,当年秋季很可能会迎来丰收。



农谚是古人通过长期观察自然现象而总结出的经验,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大家了解一下就好。

明天就是立夏了,不管大家所在的地方天气如何,都期望今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