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的兄弟国家,巴基斯坦和朝鲜这两个名字总是绕不开。

一个是南亚的“铁哥们”,另一个是东北亚的“老战友”。



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各方面支持可以说非常慷慨,尤其是在军售领域,战机、导弹、舰艇都不吝啬,帮助巴基斯坦对抗印度压力,几乎让它在南亚独树一帜。

然而,在中国与朝鲜的关系里,尽管有多年传统友谊,两个国家甚至还签订了难得一见的互助条约,朝鲜至今仍被称作“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但是真要谈起军事合作,却显得格外冷清,中国迄今没有卖给朝鲜一架先进战机,这又是什么呢?



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是一直被誉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的典范,这个“铁哥们”无论风吹雨打,始终和中国站在统一战线。

巴基斯坦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环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重要盟友。

特别是在牵制印度以及维护地区稳定方面,它的作用不可替代,从地缘位置到战略需求,无一不和中国紧密相关。



正因如此,中国愿意向巴基斯坦源源不断地提供军事援助。

比如枭龙战机就是经典案例,这款由中国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发的战机,不仅性能强悍,还性价比极高,对巴基斯坦空军战斗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但朝鲜的情况显然不同,虽然从历史上看,中朝关系有着非常深的渊源,比如抗美援朝时中国的巨大牺牲,以及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的签订,但今天的中朝关系早已不似从前。

一个重要原因是朝鲜的地缘位置和战略定位决定了它的价值不如巴基斯坦那么显著。



对于中国而言,朝鲜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缓冲区,防止朝鲜半岛直接崩溃导致美国韩军逼近中国边界。

这种防御性需求显然不需要通过向朝鲜提供先进战机来实现。

再加上中国近年来在国际外交上的审慎,处理东北亚问题时更加理性,所以对朝鲜的军事援助显得克制很多。



除了战略地位的不同,国际环境对两国的合作形势也有显著影响。

巴基斯坦虽然局势动荡,但没有遭遇像朝鲜一样严格的国际制裁。

朝鲜因为核武器试验以及违反联合国决议,已经受到一系列包括武器禁运在内的严厉制裁。



这些制裁使得朝鲜在国际军火市场几乎无法活动,而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自然不能无视这些法规,否则会被视为违反国际秩序,对自己的外交声誉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情况完全不同,巴基斯坦虽然也受到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但没有正式进入制裁名单。



因此,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支持不仅能免受很多国际条约的束缚,还能通过这种合作增强自身军火市场的竞争力,为军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此外,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武器还带有明显的主动性,因为这样的援助能凸显中国在南亚的外交成果。



但对朝鲜的军事援助则更加被动,主要基于维持现状的考虑。

中国既不希望朝鲜彻底倒向西方或者俄罗斯,也不希望其因过度挑衅导致东亚局势失控,因此对朝鲜更多的支持是基础性援助,而非促进其军事现代化。



此外,不卖战机给朝鲜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层面,就是两国对军事装备的需求截然不同。

巴基斯坦空军一直以来都极其重视战机等空中力量的现代化,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和巴基斯坦在联合研发枭龙战机时配合得如此默契。



当巴基斯坦引入中国战机时,实际上是在填补其军事体系的关键漏洞。

但朝鲜的军事需求完全不是一个路子,由于被制裁的缘故,这导致朝鲜的空军装备十分落后,主力机型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式飞机,以肩负主权防御为主,并无通过先进战机建立“空中优势”的实际需求。



其国防重点更多地放在核武器、导弹和陆军上。

而且朝鲜国内资金有限,维持现有装备已是勉强,根本没有能力引进高成本的现代化战机。

此外,朝鲜更倾向于自力更生进一步发展军事力量,比如近年来加强导弹研发以及核武器部署,这种“偏激”式的策略反而进一步限制了它在中国军售政策上的选择范围。



即使中国愿意向朝鲜出售先进战机,也可能面临朝鲜无法消化和运用的局面。

结语

巴基斯坦是一个战略盟友,中国通过向巴基斯坦卖战机,不仅能帮助盟国,还能服务于自己的外交目标。



而朝鲜则是一个被制裁的敏感国家,中国对其援助更多是出于维持关系、稳定局势的考虑,不能贸然提供先进战机以免打破国际局势平衡。

我国的军事政策从来都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善于理性权衡利弊。对巴基斯坦如此,对朝鲜亦然,而也这正是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大国智慧的体现。



参考资料

环球网:《齐了!巴基斯坦订购的4艘中国军舰已全部交付》2023年5月10日
央视网:《朝鲜局势不稳对中国不利?我外交部明确回应》2018年5月31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