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立夏后,老传统讲究:“吃3样,做2事”,安康入夏,身体棒!
立夏,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起点,承载着古人“顺时而食,以食养心”的养生哲学。在这一日,民间流传着“吃三样,做两事”的习俗,既是对时令风物的礼赞,更是对身心的守护。从江南的炒肉团子到岭南的绿豆汤,从晨起的八段锦到午后的茶香,每一口滋味、每一项习惯,都藏着与自然共生的生存智慧。
一、三味入夏:以时令食材调和阴阳
1. 吃鳝鱼:金沙裹翠玉,清热护心阳
立夏过后,人的身体里阳气越来越旺盛,得靠苦味来清除心火,用甘味来补养脾土。立夏这个节气,小河里的鳝鱼正肥美得很,好多地方都有立夏吃鳝鱼的传统习惯。这时候吃鳝鱼,不但能滋补身体,还能让人平安地度过夏天!
【洋葱炒鳝鱼丝】
食材:适量的鳝鱼,半个洋葱,葱段,姜丝,蒜子,生抽,少量的盐,适量的花生油。
1、买鳝鱼的时候,让老板把鳝鱼收拾好,切成条。回家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捞出来备用。把葱姜蒜切好。
2、把锅烧热倒油,等油烧到七八分热的时候,放进葱姜蒜爆炒出香味,倒进去洋葱翻炒均匀,最后倒进去处理好的鳝鱼,加一点酱油翻炒均匀,放点盐和少量胡椒粉调调味,出锅再浇上热油就做好啦。
2. 樱桃酸奶冻芝士:红果凝露,养颜润心
立夏前后,樱桃正当季。老传统认为,樱桃性温,补中益气、养血美颜,尤其适合女性调理。将其与酸奶、芝士结合,制成冻芝士蛋糕,既保留了樱桃的酸甜多汁,又融入了乳制品的柔滑绵密。
制作时,需以吉利丁片将樱桃汁凝固成冻,再与酸奶芝士糊分层叠加,冷藏后切块。粉红的果肉冻与乳白的芝士层相间,宛如初夏的晚霞。这道甜品不仅颜值惊艳,更暗合“以酸养肝,以甘润脾”的养生原则,堪称立夏餐桌上的“美颜圣品”。
3. 双豆土茯苓骨头汤:清浊祛湿,护心固本
立夏后,南方多雨,北方渐热,人体易受湿热侵袭。双豆土茯苓骨头汤以绿豆、赤小豆、土茯苓为主料,辅以猪骨慢炖,清热祛湿。绿豆性寒,解毒降火;赤小豆利水消肿;土茯苓健脾祛湿,三者与猪骨同炖,汤色乳白,滋味醇厚。
制作时,需将绿豆、赤小豆提前浸泡,猪骨焯水去腥,土茯苓切片后与药材同炖两小时。此汤尤其适合湿气重、易疲劳者,可每周饮用一次,以调和体内阴阳。
二、两事养心:以日常习惯调和气血
1. 晨练八段锦,午休养心神
立夏后,白昼渐长,人体易因阳气过盛而心烦失眠。晨起练八段锦,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午间小憩半小时,则能养心安神、恢复精力。
2. 艾灸内关穴,饮茶护心脉
立夏后,心阳渐盛,需以艾灸温通心脉。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两寸,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要穴。每日午时(11-13点)艾灸内关穴5分钟,可宁心安神、缓解心悸。
三、食俗背后的文化密码:以节气为尺,丈量生命
立夏食俗,不仅是味觉的盛宴,更是文化的传承。江南的炒肉团子,以“三荤四素”为馅,象征五谷丰登;岭南的绿豆汤,以冰糖为引,寓意“清苦化甘”。这些习俗的背后,是古人对“天人合一”的追求——以时令食材调和身心,以日常习惯顺应自然。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难以复刻古人的全套食俗,但一碗咸蛋黄南瓜、一盅双豆汤、一次午后的八段锦,已足以让我们触摸到节气的温度。
结语
立夏的“吃三样,做两事”,是千年智慧的结晶,更是现代人重拾身心平衡的指南。以时令食材滋养身体,以日常习惯调和心神,方能在炎炎夏日中,守住一份清凉与安康。这个立夏,不妨以食养心,以动养神,让生命与自然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