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夏”。进入夏季,暑热渐盛,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更是控糖的好时节!
快来听听专家讲解立夏节气的养生要点,尤其糖尿病患者学习做好健康管理很关键哦~
医学顾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陶乐维 主任医师
万物蕃秀
阳气升腾
《黄帝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立夏,为夏季之始,日照渐长,气温攀升,雨水丰沛,自然界阳气由春生转为夏长,人体气血亦外浮于表,新陈代谢加快。此时“心火当令”,易耗气伤阴,加之暑热初现,湿热交蒸,易扰动人体阴阳平衡。
中医养生注重“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在立夏节气,如何养生?
暑热暑湿,健康挑战
立夏后,气温不断上升,要防暑热暑湿,尤其血糖控制不佳者更要当心。
暑热渐盛,虚火易升
在暑热下,人容易虚火上升、口干舌燥,尤其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心烦失眠。
湿困中焦,运化失司
立夏后暑湿渐重,湿困脾胃,影响消化功能,容易出现腹胀、便溏、胃纳不佳。
暑热逼近,耗气伤津
立夏时节,气温升高汗出增加,更易出现体虚疲乏,若不及时补水,易致津液亏损,加重口渴症状。
日常保健,记牢要点
饮食调摄:清补相宜,守中养阴
清火养阴,苦酸搭配
苦瓜、莲心等苦味食材,苦味性寒,可清心火、解暑热,适合夏季吃。
乌梅、山楂、芦根,搭配甘草,煮水饮,能酸甘化阴,缓解口干舌燥,补充津液。
健脾和胃,甘淡利湿
冬瓜、丝瓜、薏米等,可健脾利湿,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糙米或杂粮,甘淡健脾,益气和胃。
脾虚湿困者,可用山药茯苓粥、薏米莲子汤,既能健脾,又能祛湿。
控糖护阴,慎食防热
避免肥甘厚味:
减少油炸、烧烤类食物,以防助湿生热,加重血糖波动。
慎吃高糖热性水果:
如荔枝、榴莲等,易助火升糖,加重阴虚燥热。
生活起居:夜卧早起,避暑存津
《黄帝内经》有云:“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建议每晚23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午间小憩30分钟。
白天外出,避开正午烈日,戴遮阳帽、穿浅色衣物;居家,可悬挂竹帘、摆放绿植,降低室温。
平时要注意补水,少量多次饮用淡竹叶茶、西洋参麦冬茶(西洋参3克+麦冬5克,开水焖泡15分钟),既清热,又益气生津。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防加重脾胃负担。
情志调摄:静心戒怒,疏泄有度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夏季心火易亢,可晨起练习“呵字诀”(吸气默念“呵”字),深吸气,慢呼气,重复5-10次,可清心降火,缓解烦躁。
情绪平和,方能气血调和,血糖平稳。
对于平素性情急躁者,可于傍晚散步时轻拍两胁(肝经循行部位),每次3~5分钟,有助于疏肝理气,稳定情绪。
运动养生:缓形勿极,微汗为佳
选择清晨(6-8点)或傍晚(17-19点),顺应阳气升发与收敛规律,适合打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或在林荫道散步,以“微汗”为度。
运动前,可适量吃淮山羹、燕麦粥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既补充能量,又可避免运动时发生低血糖。
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物,以防湿邪内侵。
运动还需遵循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嵇康《养生论》有言:“夏月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不可以热为热。”
立夏养生,重在“清火不伤阳,滋阴不助湿”。再次提醒糖尿病患者,当顺应天时,饮食清补相宜,起居避暑存津,情志戒躁守静,运动缓形有节。
如此,方能借夏季阳气之盛,调和气血,稳固血糖,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长夏初醒,万物繁盛,
愿你在这绚烂季节,活出自己的色彩。
假期别再人挤人!来宝山中成智谷撒欢吧~
咖啡券、文具、户外用品免费兑换!“宝山汇”APP积分商城大焕新
宝山滨江的这座宝藏公园太适合假期来打卡了!
编辑:秦天宇
资料:沪小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