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4月28日,有个叫“蓝鲸号”的东西下水了,这东西可不得了,不但能在水面上跑还能在水里面潜伏30天。

甚至还有人称其为气象界的影星轰炸机,这个蓝鲸号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呢?



蓝鲸号的特殊之处

我们以前对海里的家伙,认识都挺简单的。要么是水面上跑的,讲究个速度快,像快艇,要么是水底下潜的,讲究个隐蔽,像潜水艇。

这两样,各有各的道道,各有各的用处,但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你想让快艇长时间潜水,那不行,你想让潜水艇在水面上跑出赛车的速度,也够呛。



可这个“蓝鲸号”,它就把这两件事给捏一块儿了,这玩意儿,全名叫高速可潜无人艇,啥意思?就是说它既能在水面上撒丫子狂奔,速度快得很,说是能到每小时五六十公里,甚至更快。

同时呢,它又能一头扎进水里,潜到几十米深,而且不是潜下去待一会儿就得上来,它能在水底下安安静静地待上一个月,甚至更久,最关键的是,全程不需要人上去开。



这就有意思了,你想想,以前海上的对抗,水面是水面的打法,水下是水下的较量,水面舰艇怕潜艇偷袭,潜艇呢,又怕被反潜飞机和舰艇给揪出来。

大家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玩,现在来了个“两面派”,能在水面高速机动,也能在水下长期潜伏,这就打破了原来的平衡。



我们具体看看这“蓝鲸号”有啥能耐,个头不算太大,长十一米,重十二吨,大概也就一艘大点的游艇那么大。

但在水面上跑起来,比现在很多军用的无人快艇都要快,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可以快速抵达或者撤离某个区域,反应速度快。



潜到水下呢?它用的是一种叫“磁流体”的推进技术,再加上锂电池供电,这种技术的特点就是噪音特别小,据说比常规潜艇的噪音低得多。

我们都知道,潜艇的命根子就是隐蔽性,而声音是水下最大的“叛徒”,噪音小,就意味着对手的声呐很难发现它。



它能在水下待一个月以上,这耐心可够好的,简直就是个水下“钉子户”,还能抗12级台风,说明这小身板还挺结实。

蓝鲸号像一个隐形轰炸机

工程师们是怎么把快艇和潜艇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结合起来的呢?据说它的船体设计很巧妙。



在水面上跑的时候,它用的是适合高速航行的深V型船底,减少水的阻力,等要下潜了,通过智能压载水系统调整,整个外形就变得更像水滴形,这是最适合水下潜航的形状,能承受水压。

这切换过程,听着就挺科幻的,材料也用了好东西,说是航天级的特种材料,既要轻便,又要结实抗压。



光会跑会潜还不够,它还得有“脑子”和“眼睛”,它装了人工智能系统,能自己规划路线,执行任务。

还带了不少家伙事儿,比如至少6枚探空火箭,还有些小型的无人设备,这就能干很多以前干不了的活儿。



比如说吧,以前我们研究台风,要么靠卫星在天上远远地看,要么靠飞机冒险冲进去,要么就是在岸边或者岛上设观测站,危险不说,数据还不一定全面,“蓝鲸号”就不一样了。

它能提前判断台风路径,先潜到水下安全的地方躲着,等台风中心(风眼)过来了,那地方风平浪静,它就浮上来,把探空火箭打到天上去,直接测量台风核心区域的风速、气压、湿度、温度这些关键数据。



还能放出些小设备,同步观测海里的情况,这等于是把一个移动气象站直接送到了台风的心脏里,拿到的可都是第一手资料。

难怪有外国报纸说,这简直就是“气象界的隐形轰炸机”,这话虽然有点酸溜溜的,但确实点出了它的独特之处:在关键时刻出现在关键地点,获取关键信息,还不容易被发现。



当然了,这种技术,不可能只用在气象上,它的军事潜力,恐怕是更让人关注的地方,你想啊,现在的仗,越来越讲究无人化、智能化。

这种跑得快、藏得深、待得久、还能自己想办法的无人艇,要是用在军事上,那可真是对手的噩梦,它可以干侦察,派几艘“蓝鲸号”到重要的航道或者对手的基地附近潜伏下来。



因为噪音小,很难被发现。它可以长时间监视,把看到听到的信息传回去,一旦有情况,它又能高速脱离,或者高速接近目标,进行更近距离的侦察。

它还可以干扰甚至攻击,如果给它装上电子干扰设备,就能在关键时刻让对手的通信或者雷达失灵,要是装上鱼雷或者小型导弹、巡飞弹呢?



它平时就潜伏在必经之路上,一旦开战,就可以突然发动攻击,这对于大型水面舰艇,特别是航母来说,威胁就太大了。

航母编队的反潜能力是很强,但要对付这种目标小、噪音低、数量还可能很多的无人潜艇,难度会指数级增加。



有研究报告就说,这种装备可能会让航母的防御成本增加三倍以上,你想想,光是知道有这么些“水下幽灵”可能潜伏在周围,就够让对方头疼,得投入大量的兵力去搜索、去防备了。

更进一步,如果能让很多“蓝鲸号”像蜂群一样协同作战呢?通过人工智能互相配合,有的负责侦察,有的负责干扰,有的负责攻击,形成一个水下作战网络。



那传统的反潜体系,恐怕真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了,所以你看,这“蓝鲸号”的出现,不仅仅是多了一种新装备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是开创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

高速水面航行和长时水下潜伏相结合的无人平台,这在以前,大家可能想过,但真正做出来,并且达到这么高的性能指标,还是头一回。

参考资料

新华网2025-5-1《新华全媒+丨“蓝鲸号”高速可潜无人艇在广东珠海下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