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年美军一套声呐网,把苏联潜艇堵得没脾气。如今,老美拍着胸脯,说用同一招数对付中国潜艇,稳赢!

结果呢?海底密密麻麻的小山,水下藏着听不见的鲨鱼,美军潜艇自己先一头撞上去。今天咱们就来说说,为什么美军拎着冷战的老药方,到了中国沿海,却连个方向都找不着?



旧药方,开错了病号

冷战时期,美国海军打造了一张无形的大网——IUSS综合水下监听系统。核心武器就是海底深敷声呐阵列(SOSUS)和大型水面监听舰拖曳的超长阵列声呐(SURTASS)。这张网把苏联北方舰队的潜艇进出动向摸得一清二楚,曾被称为“水下柏林墙”。



冷战高峰期,美军在格陵兰、冰岛、英国之间建起了北大西洋监听三角区,苏联潜艇只要一出摩尔曼斯克,基本跑不了多久就暴露了。

美国核潜艇“洛杉矶”级,配合监听系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执行了数百次拦截任务。



进入2020年代,美军炒冷饭,宣布IUSS系统升级再出山。惠德贝岛海军基地重命名,“战区水下监视司令部”正式挂牌。与此同时,新一代监听舰装备SURTASS-E,搭配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和低可探测性无人艇,“海底监听网”扩展到了全太平洋。

升级还不止硬件。美军成立了“海底作战部队司令部”,大规模引入AI识别技术,用机器学习筛选潜艇信号与海洋背景噪音,提高判别率。官方放出狠话:“即便在复杂浅水区,也能精准捕捉敌方活动。”



但问题很快冒出来了。东海、南海这些水域,水深变化快,水温分层剧烈,海底起伏复杂。声呐信号在水中多次折射反弹,严重削弱了探测效果。靠冷战那套深海监听套路,美军在中国沿海根本摸不清潜艇轨迹。

更要命的是,中国海军潜艇静音技术突飞猛进。新一代常规潜艇采用复合材料涂层和低噪泵喷推进装置,水声特征压得比深海里小鱼还安静。

美军打着冷战旧算盘,结果算盘珠子全掉海里了。

纸上吹响号角,水下却是空空如也。故事还没完,接下来是更扎心的一幕。

南海一头撞懵了

2021年10月2日,天刚蒙蒙亮,美国“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自由航行”巡逻途中,剧烈震动了一下。艇体倾斜,船员摔倒,设备报警,一连串应急灯在艇舱内闪烁。



最初报告模棱两可,说是“与未知物体碰撞”。但根据随后曝光的内部调查,美军发现,撞上的不是漂浮物,不是暗礁,而是海底一座未标记的小山。

事故具体位置被严密保密,但外媒普遍推测,事发区域在南海中北部,靠近复杂岛链水域。这片海域底下藏着无数未详细测绘的小地貌,海山高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水流湍急,声呐易受扰动。

“康涅狄格”号的主动声呐在执行任务时为了降低暴露风险,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依赖被动声呐探测,等于潜艇蒙着眼在陌生地形高速前进。最终,速度没减,方向没修正,一头扎进了海底山体。



事故后,美方启动了最高级别的海军事故调查程序。艇体前部破损严重,主声呐罩摧毁,艇艏气动外壳断裂,核反应堆舱结构虽未泄漏,但整个艇身严重变形。

伤亡方面,11名艇员受伤,其中包括1名副艇长骨折,数名水兵脑震荡。

维修无法在现场完成。艇体无法继续水下潜航,只能以水面航行模式,用极低航速,绕行南海、经过菲律宾海,再穿过关岛,最后抵达美国西海岸圣迭戈。全程6000多英里,历时40多天,是冷战以来美国核潜艇最狼狈的一次撤退。

美国官方极力掩盖撞击细节,甚至一度宣称“不影响核动力舱安全”,但事后曝光的潜艇照片显示,艇艏整个瘪掉,像是被拳头狠狠砸过。



这起撞击事件,重创了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水下威慑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狠狠敲打了美军对南海地形认知的傲慢。

海底山静静地躺着,不动声色,就让全球最先进的潜艇吃了闭门羹。真正的难题,还在后头。

中国潜艇,水下“隐身衣”

中国潜艇部队的发展速度,让五角大楼连连开紧急会。

最新一代的“元”级AIP潜艇,使用空气独立推进系统,可以在水下连续潜航超过15天,不用频繁上浮充电。潜艇壳体涂覆了吸音瓦,降低反声率。推进系统从传统螺旋桨升级为泵喷推进器,极大减弱尾流噪声。



尤其在浅水区航行时,中国潜艇能够巧妙利用海洋热跃层、水文变化,藏身在水声信号极弱的“声影区”。这些区域,声呐信号难以穿透,追踪者如同瞎子摸黑。

2020年代以来,中国东海、南海沿岸还部署了大量水下传感器节点,构建起多层次水下预警网。海上无人艇、空中反潜巡逻机、岸基水声站点共同组成“水下综合感知体系”,对潜艇活动实施综合保护。



面对这种水下“隐身衣”,美军IUSS系统频频失效。即便派出更新版无人潜航器,仍然难以准确标定中国潜艇位置。前端感知不足,后端指挥链失效,美军所谓“全域水下优势”,成了一句空话。

与此同时,中国潜艇远海活动也在增加。2022年,中国海军远航演练中,新型潜艇首次突破第二岛链,完成超远距离连续部署演练。西太平洋传统意义上的“反潜封锁线”,已经出现缝隙。

世界变了,海底也变了。美国人还没反应过来,中国潜艇已经悄悄从海底另一侧游了出来。

参考资料:

美军核潜艇碰撞,为何是在南海?.中国新闻网.2021-11-13.

美“海狼”号核潜艇抵达日本.新华网.2024-10-21.

静静的看你装逼!美国重启曾击败苏联核潜艇的水下监听系统.观风闻.2023-09-25.

外媒曝:借口中国海军发展,美正升级冷战期间的绝密水下监视系统.环球网.2023-09-22.

枢密院十号:照片首次公开!美国被撞核潜艇变这样.环球网.2021-11-03.

水面艰难航行6000英里,美军“撞山”核潜艇竟这样返回本土.人民网.2021-12-1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