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花旗国军队使用的机枪很多都是外国型号,除了约翰国的刘易斯机枪之外,高卢国的哈奇开斯也在其内。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很多相关著作当中都声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花旗国军队没有使用过刘易斯机枪,但是如果大家读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很可能会记得盖茨比在追忆自己率领一个机枪营(其实是该营的残部,建制并不完整,只有不到130人)参加贡比涅森林之战的时候,他的部队使用的就是刘易斯机枪(16挺)。



不过严格的说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花旗国军队并非没有国产的机枪,例如勃朗宁M-917就是一例。



不过对花旗国士兵来说,勃朗宁M1917的性能并不完美,由于这种机枪使用了类似“马克沁”机枪的水冷方式,所以它自然也有“马克沁”机枪笨重、尺寸过大难以机动等缺点。



尤其是和当时花旗国士兵使用过的采用气冷方式的“哈奇凯斯”机枪比起来,“勃朗宁”M1917的上述缺点就更加明显了。



为了解决勃朗宁M-1917在尺寸和重量上的缺点,后来勃朗宁M1917的设计师又设计了主要作为航空机枪使用的勃朗宁M-1918机枪。



不过花旗国地面部队的需求也没有被遗忘,因为不久以后,在世界枪械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的勃朗宁M-1919机枪就出现了。



和主要作为航空机枪勃朗宁M1918比起来,勃朗宁M-1919的主要区别就是后者的采用了457毫米长度的枪管,而为了方便花旗国骑兵部队的使用,后来勃朗宁M1919又出现了勃朗宁M-1919A2的改进型,看得出来,一旦形势需要,勃朗宁M-1919A2可以很方便的拆开,折叠放到马匹的马鞍上,等到了阵地再组装起来参加战斗。



但是,勃朗宁M1919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大家都很熟悉的勃朗宁M-1919A4还没有出现。



具体的说,朗宁M-1919A4是1934年出现的,这时距离下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还有7年之久。



朗宁M-1919A4是花旗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机枪,这种机枪不但供花旗国地面部队使用,同时在战斗机、坦克和吉普车上也能够经常见到它的身影。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朗宁M-1919A4机枪采用了风冷的冷却方式,在重量上要比水冷机枪轻得多,但这种机枪的重量仍旧有14公斤((不含三脚架),对于使用这种武器的花旗国士兵来说,14公斤还是有点重,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所以,在战争时期,可以作为轻机枪使用的勃朗宁M1919A6恰逢其时(恰逢其时的意思是指当时花旗国军地面部队并没有合适的轻机枪)的出现了。



不过通过租借法案向国外提供很多的勃朗宁M1919A4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勃朗宁M1919A6的产量尽管高达4.3万挺,但在当时这种武器似乎仅供花旗国军队使用,并没有对外出口过。



不过本文写到这里,花旗国机枪上勃朗宁M1917及其后裔勃朗宁M1919的故事也就结束了,再之后,花旗国的机枪发展就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只是那条道路和本文的主旨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本文到这里就结束,没必要再继续浪费笔墨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